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首次创新性提出可量度的“美丽”标准 “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启动

2020-10-27 11:17:25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张宇责任编辑:于睿

  近日,“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成都举行,四川将正式启动“美丽四川”建设重大战略规划编制和相关研究。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万军,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出席启动会。

  据了解,该研究在四川首次提出可量度的“美丽”标准。研究明确,到2035年,“美丽四川”基本建成,四川省生态环境将根本好转。

  首提可量度的“美丽”标准

  “美丽四川”战略研究着力于识别影响美丽四川建设的关键问题、各阶段战略目标及重点任务,并提出解决路线图,多方面、多层面勾画中长期美丽四川建设蓝图。

  具体而言,将以2025年、2030年和2035年三个时间节点为重点提出“美丽四川”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发展目标,预测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生态环境保护进程,从“省域-区域”“城市-乡村”各层次提出差异化、针对性的美丽建设的重点任务。

  为此,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等多个省直部门将系统谋划“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政策、评价等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评价体系、战略任务、试点示范、制度体系等方面,按照4个专题10余个项目开展系统研究。

  记者注意到,其中有不少颇具前瞻性的具体政策将被纳入研究范畴。例如以水泥、化工等非电重点行业超低排放补贴、水电价阶梯激励政策,例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例如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丽四川”评价指标框架中,将首次在四川创新性地提出可量度的“美丽”标准。针对地市州、区域、流域等不同主体的差异化,提出美丽四川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美丽四川建设评价。

  规划还将优先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雾霾、水体黑臭、土壤重金属污染、危险废物污染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力争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与人民群众感受相一致。

  专家院士热议规划编制重点

  “美丽四川”建设战略研究涉及今后三个五年规划,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和系统工程,必须明确编制导向。具体如何出招?会上专家院士就此展开热议。

  近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频频为成都大气污染治理出谋划策,在他看来,成都受盆地地形和气象条件影响,大气污染治理难度更大。他建议,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下,如何促进生态环境治理成果转化,这才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丽四川的有效途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院谷树忠建议,“美丽四川”战略规划编制,要把“川味”做足,做出四川人有麻辣味的特色,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审美疲劳。

  “建议美丽四川意义重大。”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李庆瑞说,要充分衔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还要考虑和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编制内容。

  如何编制好“美丽四川”战略规划?

  会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指出,“美丽四川”建设战略研究,涉及今后三个五年规划,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和系统工程。他表示要充分认识“美丽四川”建设战略的重要意义,对于“美丽四川”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关系,要深入研究。同时,“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要以项目入手,谋划一批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此外,要明确“美丽四川”建设的目标,向先进地区对标。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岳东表示,“美丽四川”战略规划编制应把握三大原则。要体现战略性,要在战略研究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短期治标与长期治本相结合;要体现全局性,要将国家层面的要求和地方层面的实践有机融合,把“美丽四川”建设融入到重大国家战略中;要体现示范性,要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示范创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四川特色优势,突出与其他省份的不同之处。

  如何编制好“美丽四川”战略规划?在李岳东看来,要高度关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新近出台和正在研究制定的新规划新政策特别是项目政策、投资导向等,及时梳理“美丽四川”规划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等,谋划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改革和适应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能力建设项目。(张 宇)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