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人民路14号院一派温馨景象
本报讯 近来,郑州市开展社会各界视察“双改”(改进城市管理与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工作活动,记者获悉,截至目前,郑州市老旧小区已改造完工1090个,正在施工544个,预计明年6月全部改造完毕。
楼宇错落,道路逼仄,线缆交缠,垃圾遍地,交通混乱,无人打理,无人管理。这些几乎是老旧小区的通病。这种现象如今已成为了“过去式”。
最多改一次!郑州金水区老旧小区改造完工206个
在南阳新村街道开元小区改造现场,“老旧小区改造新,爱心连着居民心”的红色条幅格外醒目,改造临时党支部就设立在改造现场,零距离接受居民咨询、建议和意见。居民主动认购的小区树苗形象诠释着“自己的家园自己管、我与小树共成长”的理念。
遵循“办公最小化、服务最优化”的改造思路,杜岭街道张砦南街一号院坚持以改造为统领,“好马配好鞍”,实现小区基础设施、天然气通气、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多提升。
人民路14号院坚持科学规划先行,以“工笔细描”的工匠精神,点亮小区外部整体形象,优化内部设施布局,老旧小区焕然一新。
花园路街道纬五路13号院的观摩点更是别出心裁,与共和国同龄的张美荣老太太亲自当“导游”,代言人民群众抒发对改造后小区变化的真情实感。
文化路街道则在丰产路47号院摆下老旧小区连片开发的大战场,对11栋楼实行贯通式、连片式改造。
据了解,金水区以“最多改一次”为原则,对全区“基础设施不足、配套功能不全、环境相对较差”的565个老旧小区实施综合改造工程,总建筑面积821.14万平方米, 涉及9.71万户。其中2018年已完成改造41个,2019年改造190个,2020年计划改造334个。截至目前,已完工楼院206个,在建楼院303个,同步拆除违建53657.54平方米,征求意见71527份。
老旧小区改造后 私拉乱建、脏乱差状况结束
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平整崭新的沥青道路,楼院间的绿地空间,吸引附近居民前来休息、锻炼的锻炼休憩区域,黄白两色打扮后的楼宇……位于嵩山路陇海铁路南侧的老旧小区祥云里小区,已经不是过去的脏乱差形象。
“我在这里住了四十年了,小区经过改造后,环境真的比以前好多了。”今年76岁的周先生是这里的老住户了。他说,以前这个小区真是脏乱差占全,道路坑洼不平,到处私搭乱建,再加上没有物业管理,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记者了解到,该小区建于1980年,原为豫中机械厂家属院,共有4栋楼154户居民400多人,近一半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2000年企业倒闭后,小区成为了无主管楼院,公共设施老化、违章搭建突出。在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下,小区拆除了56处违章建筑,“凸改平”176处,并进行了墙体保温美化、雨污分离改造,高压线强弱电全部入地,道路白改黑,增加了绿化游园,项目投资预算624.78万元。居民主动腾让出一家一户的车棚,改建了3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站,提供的养老、环保等服务能够辐射周边4个院共计2000多户居民,治理成果实现了共建共享。
硬环境改善了,软环境也得到了提升。如今,走进小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党群会客厅。作为基层党建的亮点工作之一,会客厅外侧张贴了两块小板,分别是“小香对你说”和“小香听你说”。“小香对你说”,其实是社区便民服务卡条,几乎集齐了户籍室、警务室、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办等基层办事机构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而“小香听你说”木板上,已经贴上了多张市民所写的字条,有的是提的一些意见,有的则是对小区改造工作表示感谢。其中一张纸条上这样写道:“小区变得很美,我们很感谢社区工作人员和施工方的付出。”
郑州市老旧小区改造明年6月全部完工
记者了解到,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民生工程。去年以来,郑州市将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加快推进全市老旧小区改造进程。
郑州市共有1634个老旧小区(市内五区1431个)申请了中央补助,涉及7767栋楼,建筑面积2446万平方米,居民28万户。截至目前,已改造完工1090个,正在施工544个,改造后的小区灯亮、路平、管网畅通,配套功能更加完善,空间布置更加合理,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根据计划,老旧小区预计明年6月全部改造完毕。
那么,老旧小区改造具体是怎么操作的?根据介绍,围绕基础、完善、提升三类改造内容,回应群众期盼,确定了“一拆五改三增加”(即:拆违、“上改下”、节能改造、雨污改造、“白改黑”、改绿,增加党群、物业用房和安防)改造重点,做到应改尽改。截至目前,拆除违章建筑近21万平方米,更新燃气管网70.55千米,改造供热管网120万平方米。
除了硬件改造外,软件改造也会跟上。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完善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机制,由居民决定物业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政府给予三年物业服务补贴(每平方米0.3元/月)。目前已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小区242个,成立业主委员会和业主协商组织645个,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商事务、协调联动的管理模式日趋成熟。(中华建筑报记者 王富亮 通讯员 刘瑞朝)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