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工商银行了解到,2月1日开始,工行面向上海地区推出的购房税费贷产品将正式停用,同时该行工作人员还表示,暂时不会推出类似产品以作替代。
随着楼市调控新政的陆续发布,房贷政策逐步收紧,银行相关贷款产品的变化引起了不少购房者的紧张情绪,“房贷变天”的传闻一时甚嚣尘上。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未来一段时间内房贷政策仍将趋严,但房贷总量还是能满足刚需购房者的实际需求,长期来看更是有利于房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上海地区房产税费贷将消失
税费贷,是购买一手二手及法拍房等个人住宅(商用除外)中所缴纳税费的分期贷款产品,税费分期包括但不限于契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房屋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和服务费。此前各家银行的税费贷产品一般是以大额信用卡的形式发放,申请人可刷卡支付购房过程中需缴纳的税费。
据悉,工商银行税费贷业务此前一直搭载在一款名为Dream卡的信用卡上,贷款金额最高可达房产价格的10%(最高50万),年化利率约3.4%。该行工作人员表示,目前Dream卡仍能使用,只是不能再用作缴纳税费,“家装、家电等其他用途还可以正常使用”。
就在工商银行停掉上海地区税费贷业务后,某大型房产经纪公司的业务人员透露:目前能够办税费贷的银行“基本没有了”。但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上海本地一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金额最高可达房产价格15%(最高60万)的一款税费贷产品,目前仍然可以提出申请,只不过该行工作人员同时也表示,虽然暂时没有接到暂停该项业务的通知,但就目前上海房贷政策形势来看,仍有可能随时被喊停。对方告诉记者:“要办就抓紧,只要还没放款就有可能临时取消。”
贷款额度紧张≠停贷
税费贷全面叫停的趋势,让不少购房者开始紧张个人住房贷款是否也面临“停贷”?
202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给不同档位的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上限设置了区别性的“两条红线”。有业内人士认为,如今房贷收紧,和不少银行已经“过线”有关,超标银行“压降”是政策给予的压力。像是第一档位“中资大型银行”中的中国工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就已经达到了33.71%,超过了规定的32.5%,
不过虽然“银行停贷”的传闻甚嚣尘上,但记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上海地区四大行和多数全国性股份银行的房贷业务仍在有序进行中,只是贷款额度有不同程度的收紧,具体体现在审批和放款的速度上。某房产中介机构的张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没有哪家银行明确表示停贷,但是审批和放款速度明显放慢,“审批一个月、放款两个月”是目前上海地区国有大行办理个人住房贷款的常态。
至于购房者关心的房贷利率,目前并未受到房贷收紧的影响。据各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当前首套房利率依然与LPR一致,二套房利率则在LPR基础上上浮60个BP。
上海楼市升温快迎组合调控
上海楼市在去年底迎来“暖冬”行情,热点板块楼盘一度出现“哄抢”局面。为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1月21日晚,上海市住建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多维度为房地产市场降温。其要点包括:对夫妻离异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增值税;完善新建商品住房公证摇号选房制度,优先满足“无房家庭”自住购房需求。同时《意见》明确指出要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审慎管理,指导商业银行严格控制个人住房贷款投放节奏和增速,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1月25日,上海楼市调控组合拳“法拍房纳入限购”也正式公布。在公拍网司法拍卖页面可以看到,竞买人参与竞买的,应当事先确定在本市具有购房资格。拍卖成交确认后,因买受人在本市无购房资格的,将依法承担悔拍等法律后果。
银行房贷收紧,楼市新政出台,这些调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抑制近日过热的楼市行情。有专家直言,长期来看,楼市调控越紧,炒房者门槛越高,对刚需购房者越好。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