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江苏建设> 正文
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开局,南京这么干!
2021-03-08 14:37:34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月

  在南京,生态环境的变化是记录在朋友圈里的。

  6月份的水晶蓝,8月份的漫天晚霞,11月份的江豚再现……

  这些看得见的“环境成绩单”,每天都在任由无数的百姓检阅;蓝天更多了,河道更美了,绿色的幸福感也在无数次传递着。

  “十三五”以来,南京市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产业结构加快调整,长江大保护纵深推进,环境安全更有保障,治理体系更趋完善,生态环保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生全局性变化,“环境美”成为南京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面向“十四五”,开局之年,南京市将如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攻坚不止步 “一把手”连续四年递交“军令状”

  2月24日上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暨河长制工作大会。

  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分析生态环保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动员全市上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展现美丽古都天蓝水清的高颜值,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市委副书记、市长韩立明指出。

  会上,江北新区和各个区“一把手”向市委递交责任状,这是2018年以来,南京市连续第四年由各个板块“一把手”签订环境保护“军令状”,展示了南京把治污攻坚推进到底的决心信心。

  韩立明强调,全市上下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转向“深入打好”的工作导向,深刻认识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之新”,清醒看到“十四五”改善环境质量“挑战之多”,辩证看待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之重”,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的首位担当。

  任务再明确 治污攻坚要突出“六个着力”

  治污攻坚要突出重点、系统推进。

  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任务,今年南京将加强“六个着力”,为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码”。

  一是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一着不让抓开局,深入开展VOCs治理,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整治,确保精准施策、靶向用力;

  二是着力抓好水环境巩固提升,坚持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精准治水,不断巩固“消劣”成果,建设“美丽河湖”;

  三是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能源结构脱碳转型、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实现降碳减污协同效应;

  四是着力抓好长江生态保护,务实抓好问题整改,深化沿江环境治理,坚决贯彻长江“十年禁渔”部署,努力创造更加过硬成果;

  五是着力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持续治理修复土壤污染,织牢织密危废固废防范网络,高效有力整改各类环境问题;

  六是着力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增强科技“推动力”,提升监管“约束力”,彰显制度“生命力”,加快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大环保格局”。

  同时,南京各级各部门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整体联动、督查考核、队伍建设,形成共抓污染防治攻坚的强大合力,确保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顺利实施、目标圆满完成。

  狠抓强推进 落实高质量建设的“南京方案”

  南京今年的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已经明确。如何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有力举措强力攻坚,推动南京生态环境质量再提升,各板块、多部门早已“蓄势待发”。

  建设低碳先锋城市

  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启动建设低碳先锋城市,通过碳减排倒逼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推进高质量发展。

  《南京市“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正加紧编制,规划将全面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明确“十四五”低碳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南京市建设低碳先锋城市提供战略指引。

  同时,南京市将编制《南京市绿色低碳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活方式低碳转型。

  南京还将继续实施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动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建筑节能减排、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等行动,开展改革创新,加快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在江北新区打造碳中和示范区,在江心洲创建零碳未来城,为都市圈、长三角乃至全国碳中和打造“南京样板”。

  抓好长江大保护

  2021年,南京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继续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持续修复长江生态。

  生态环境部门将加快问题整改工作,确保按期验收销号,建立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组织对全市尾矿库、垃圾填埋场、小型园区、矿山整治修复项目等开展排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做到“解决一个,消灭一类”。

  同时,对2018年以来已完成整改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组织开展回头看,确保老问题不反弹、新问题不出现,抓实“长江大保护”。

  打赢蓝天保卫战

  2021年,南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聚焦减碳和降污协同防控、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全力以赴守住蓝天白云。

  一是污染防治出新招。工业源方面,实施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深度减排,狠抓VOCs治理。移动源方面,持续推进老旧车淘汰,推进重柴货车OBD车载诊断系统在线监控安装,加密机动车遥测点位覆盖。扬尘管控方面,提升工地及道路扬尘管控标准,实施积尘走航考核。

  二是压实责任见真章。严格落实“点位长”制,建立健全考核通报制度,加强部门联动,形成治气合力。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格,实现“研判、分析、指导、交办”闭环管理。建立治气专家库,加强对重点企业、各板块治气工作的帮扶指导。

  三是精准管控谋实效。实行一企一策“点穴式”管控,开展首季争优、夏季臭氧、秋冬季PM_2.5污染防治等专项攻坚行动。完善重点行业分类评级办法,加大豁免企业支持力度,放大先进示范效应。

  打赢碧水保卫战

  “十三五”期间,南京实现全市域劣Ⅴ类水体基本消除,水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全省第一,交出了一份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水答卷”。

  今年,南京治水工作从水环境质量提升向实现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方向拓展,形成全面深入治水的崭新局面。

  一是更高水平增强安全底色。实施186项防汛消险工程,完成19个积淹水片区整治。

  二是更高质量修复生态本色。新改建污水管网40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30万吨。系统实施15个城市暗涵整治项目,重点开展10个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确保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创优。

  三是更高层次体现制度特色。继续放大河湖长制的统领作用,全面统筹各流域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内外源等涉水事务。整合、融合涉河涉水信息,建成城市“水务大脑”。继续实施河湖长制+“水岸同治”+“消黑消劣”等专项行动,推进河长由“制”变“治”。

  四是更高标准提高管理成色。整体推进“一江、两带、两城、五片”的“美丽河湖”建设,强化河湖长效治理和涉水违法行为查处,率先制定和实施市级层面《美丽河湖评价规范》地方标准,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全国的治水经验。

  抬头便是蓝天白云,夜空频见繁星闪烁,一江碧水波光粼粼,绿色将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不断蔓延,绿色给百姓带来的幸福感也将不断提升。

  新任务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展现新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美好愿景,正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与行动中一步步转变为现实。南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全力推动“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现代化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