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综合> 正文

以建筑之名,塑造城市未来 —— 专访建筑师何鹏飞

2021-09-20 19:35:00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冯玲玲责任编辑:李维

  导语

  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不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社会治理、文化传承与公共生活的载体。何鹏飞——上海联创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便是这一理念的积极践行者。13年来,他在公共空间与社区中心的建筑设计中不断探索,通过空间重构回应社会需求,推动老旧社区与工业区的有机更新,并凭借一系列代表性作品和国际奖项,成为中国建筑师群体中的杰出代表。

  从学术起点到行业前沿

  何鹏飞毕业于郑州大学建筑学专业。自2008年投身行业以来,他便将“建筑不仅是形式与功能,更是情感与价值”的理念融入每一个项目。他深信建筑设计应当既解决事实判断的问题,又回应价值判断的命题。在这一理念引导下,他逐步成长为中国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和城市更新领域的引领者。

  专注领域:重构空间,回应社会

  长期以来,何鹏飞致力于城市公共空间与社区中心的研究与实践。他强调“功能复合化”——让社区中心不仅是单一功能的场所,而是融合教育、文化、休闲、运动的综合平台。例如,在南京市麒麟社区中心、江浦街道社区中心等项目中,他通过多层级、多功能的布局,使这些建筑成为居民共享的“第二生活客厅”。

  他的设计始终体现出对公共性与可持续性的关注。在昆山周市文体社区中心,他通过开放式空间设计,将文化活动与体育活动自然衔接,不仅满足了市民的日常需求,更激发了城市的文化活力。

  代表性成就:从地标到典范

  纵观何鹏飞的职业生涯,其作品已遍布全国多个地区,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案例。

  追光教堂:这座位于徐州的宗教建筑,以独特的光影语言表达信仰与希望。凭借其创新性与文化内涵,该项目荣获2021年美国Architizer A+ Awards大众评审大奖及2020年美国IAA国际建筑奖优胜奖,成为中国建筑走向世界的代表之作。

  上海宝格丽酒店修缮更新工程: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融入绿色节能与智能化设计,该项目荣获2020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二等奖,成为历史建筑复兴与当代可持续理念结合的范例。

  双子星广场项目:通过山水景观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实现生态修复与社区更新,先后获得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此外,他还主持了仪征博物馆新馆、横岭社区中心、戴庄村村民服务中心、江宁湖熟博物馆等项目,这些建筑不仅在形式上独具特色,更在功能上提升了区域的公共服务水平。

  国际奖项:展现中国建筑师的全球影响力

  在建筑界,奖项既是专业认可,也是国际对话的桥梁。何鹏飞凭借“追光教堂”等作品获得Architizer A+ Awards、IAA国际建筑奖等国际荣誉,充分展现了中国建筑设计的创造力与全球影响力。与此同时,他也屡次斩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奖等国内权威奖项,形成了国际与本土双重认可的格局。

  这些奖项不仅提升了他的职业声誉,也为中国建筑设计打开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他的实践为中国建筑师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发声提供了成功范例。

  社会价值:建筑作为治理与发展的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何鹏飞在设计中高度重视社会参与与社区治理。在多个社区中心项目中,他引入了“参与式设计”,让居民在规划阶段就能表达需求,从而增强了社区的归属感与凝聚力。这一创新做法不仅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可推广的治理模式。

  结语

  从郑州大学的建筑学学子,到屡获国际大奖的行业领军人物,何鹏飞用13年的职业生涯证明了建筑师的社会价值。他的作品跨越了形式与功能的边界,回应了文化与社会的诉求,也为中国建筑师赢得了国际话语权。(冯玲玲)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