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城市建设> 正文

重庆重点工程建设争分夺秒保工期

2022-09-01 15:23:37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作者:廖雪梅 杨永芹责任编辑:徐雨晨

  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人员忙碌……连日来,随着高温逐步消退,重庆市项目工地上,再现繁忙景象。

  在重庆市多个重点工程施工现场,不少工地已悄然开启“加速”模式。建设者们正火力全开,挥洒汗水,加班加点施工。他们在守牢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底线的同时,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

  “两班倒”保障施工时长

  8月28日下午6时,南岸区通江大道与广阳岛大桥交叉口附近,郭家沱大桥的施工正在紧张有序进行。距离江面数十米高的大桥上,有的工人正在安装栏杆,有的则在涂刷油漆。

  35岁的油漆工杨建平主要负责主桥防撞护栏立柱喷涂作业。“我们(油漆工)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弯腰、下蹲接近千次。为了大桥早日通车,每个人都干劲十足。”杨建平表示。

  “按照计划,郭家沱大桥将于今年10月达到通车条件。现在离工期只有一个月左右,必须抢工期、保进度,向桥梁通车发起最后冲刺。”据郭家沱大桥项目负责人介绍,为“争分夺秒”,项目部调整了工作时间,改为早上6∶30至10∶30,下午4∶30至晚上8∶30。

  此前,受持续高温影响,郭家沱大桥桥面气温曾达到60摄氏度,露天作业时间一度被迫缩短,施工进度略有放缓。这两天,随着桥面温度下降,一线工人的作业效率大幅提升。以人行护栏立柱安装为例,原先高温天气下每人的安装效率为每天25米,现已提高到每天40米。

  为让项目建设跑出“高速度”,项目部还采取了“两班倒”作业方式,充分利用夜班作业时间,保障施工时长;结合现场施工需求,从其他项目部借调了30余名管理人员与施工员驻扎一线现场,紧抓施工进度。

  与此同时,项目部配备现场安全员每天开展夜间照明、机械设备等安全巡逻检查,确保工人们能够安心作业,保障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

  夜间钢筋加工“不打烊”

  8月28日晚8时,南岸区茶园新区机电路,渝湘高速铁路重庆至黔江段全智能钢构厂型钢生产区,机械轰鸣声震耳欲聋。操作员王峰按下启动按钮,一根根长约9米的型钢,就被有条不紊地输送到传送架上。

  现场负责人郭亚鹏表示,他们的智能化钢构厂建有全自动小导管、数控钢筋网焊接、智能型钢拱架加工、数控激光切割钢板机4条智能化生产线,每天满负荷生产可加工钢筋60吨,却仅需要9名工作人员。前不久由于受限电影响,钢构厂面临停产风险。钢构厂无法生产,则意味着项目停工。

  为此,项目部购买了2台200千瓦发电机,以此来满足两条生产线的用电需求。项目部安排晚上8时至次日4时开启2条生产线进行钢材加工,白天时段则停工进行机组维护。如此一来,4条生产线实行两天轮流制,每天只需4人。白班的工作人员只需从事材料运输装卸、设备保养维修、应急加工等用电量较少的工种。

  据项目负责人张云龙介绍,站前3标、共约8公里多的建设线路,每天需要钢材约50吨,两条生产线每天可加工钢材30吨,加上之前工地储备的钢材,基本可以满足建设需求。目前,跨越南岸区、巴南区的全线控制性工程张家山隧道全长6590米,已开挖累计超过500米。

  施工工序无缝衔接

  8月28日12时20分,城市轨道交通15号线一期6标两江大道站至复兴站右线建设工地,随着TBM盾构机刀盘缓缓停下,盾构机一环掘进作业顺利结束。司机王杰按下停机键,快步走出主控室。他从工友手里接过盒饭,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与此同时,负责拼装盾构机管片的6位工友迅速进入盾尾。他们的任务是把7块均重达8吨的管片拼装到盾构机上,确保片与片之间、环与环之间的拼装效果及参数符合规范要求,以便于进行下一环掘进。

  13时4分,7块管片已按质量要求拼装成环。王杰步入主控室,开始启动机器。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响起,新一环掘进开始了。

  “为了确保工期,我们要力图做到施工工序无缝衔接。”15号线一期6标项目执行经理吴冬云称,由于高温和限电影响,之前项目部所用的钢筋和水泥供应一度中断,为确保项目如期推进,施工企业紧急与位于贵州的项目部联系,从贵州调货来满足15号线原材料的供应。

  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该企业正全面梳理高温天气对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积极排查相关隐患,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同时,正积极对接重庆本土原材料供应商,协调原材料恢复正常供应,督促全线进一步加大人员、物资投入,尽可能全天候组织生产,将施工进度抢回来。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