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重庆市住建委出台促进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2-11-01 11:44:03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贺礼斌责任编辑:徐雨晨

  本报讯 近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预拌商品混凝土及预拌商品砂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个部分。

  《意见》指出,为适应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市预拌商品混凝土及预拌商品砂浆(下称“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特提出实施意见。

  总体要求明确,《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企业(下称“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质量管控、绿色环保和智能化水平,为重庆市城乡建设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意见》基本原则为:市级统筹,属地负责。加强行业发展政策、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的市级统筹,强化区县属地管理责任,完善市区两级联动工作机制。优化布局,转型升级。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促进资源高效流动,推进产能和站点布局与区域城乡建设发展相匹配。淘汰落后技术设备,推动绿色生产、智能化生产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实施科技创新引领,智慧转型赋能,加快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

  《意见》提出了工作目标:强化生产企业质量责任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建成覆盖原材料进场验收、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现场施工等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引导生产企业绿色化和智能化改造,全市新建预拌混凝土(砂浆)搅拌站按《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28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站,到2025年底,既有预拌混凝土(砂浆)搅拌站按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完成升级改造;重点培育一批智能化生产企业,鼓励生产企业建设覆盖在线质量检测、绿色生产、运输配送的智能化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推进预拌混凝土(砂浆)产能布局优化,实现全市预拌混凝土(砂浆)供需更加平衡、站点布局和产能利用率更趋合理,预拌砂浆搅拌站布局实现全市全域覆盖。

  《意见》主要任务包括七个方面:

  一是加强全过程管控,保障产品质量。要求强化进场原材料、生产过程、出站质量、现场交货检验等环节管控。

  二是加快产业绿色发展,助推行业提质增效。强调生产企业要严格落实预拌混凝土(砂浆)搅拌站绿色建站要求,推进站点绿色化和标准化设计,实现废水“零排放”、废渣“全利用”。属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督促生产企业制定绿色环保管理制度,推动新建站点和既有站点向绿色低碳环保方向转型发展,鼓励和引导生产企业使用新能源电动搅拌车。支持生产企业提质增效,提升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质量控制水平和供应效能。

  三是推进生产智能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求进一步推进预拌混凝土(砂浆)搅拌站生产数据和试验室检验数据自动采集,并与“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实现生产数据与检验数据实时自动上传。在原材料进场验收和产品出厂检验环节推广智能化检测技术,推动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使用等过程的视频监控。

  四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出构建以生产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鼓励生产企业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提升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低碳技术、环保利废、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行业内在需求,鼓励研发高强轻骨料结构混凝土、超高性能粉末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生态混凝土以及3D打印混凝土等新型材料,大力推进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高耐久性混凝土、特种混凝土、特种砂浆等材料的工程应用。通过技术创新,在保证预拌混凝土(砂浆)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矿山废石、尾矿、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在预拌混凝土(砂浆)中的利用率,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五是完善量能双控机制,持续优化产业布局。要求严格落实国家级及市级战略部署,根据重庆市城市整体规划的区域功能和发展要求,在既有预拌混凝土(砂浆)产能产量的基础上,按照“量能双控”原则,制定《2022-2027年重庆市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规划》和《2022-2027年重庆市预拌商品砂浆行业发展规划》。各区县(自治县)在不突破辖区内新增产能前提下,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需求等因素,提出辖区内新增预拌混凝土(砂浆)搅拌站布局方案,明确具体位置和产能规模,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六是优化工作程序,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市住建委是全市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统筹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出台行业发展政策并组织实施,牵头组织各区县(自治县)对生产企业和站点“建档立户”,实行台账式管理,切实掌握全市生产企业和站点的实际情况。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程质量总站(以下简称市质量总站)受市住房城乡建委委托,具体履行相应监督管理职责。属地住建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市级行业发展规划制定辖区行业布局方案和确定生产企业,负责辖区内生产企业的资质审批、生产能力认定,监督管理辖区内预拌混凝土(砂浆)的生产、使用,督促生产企业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各区县(自治县)应以质量保障、绿色环保、布局合理为目标,综合经济实力、生产能力、企业信用等因素择优确定生产企业。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市质量总站要加强技术指导和巡查抽查力度,强化监督检查信息报送工作。属地住建主管部门要督促生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对生产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予以严厉查处,对存在质量问题和诚信问题的生产企业依法整顿、实施信用惩戒。属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对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预拌混凝土(砂浆)质量和施工质量实施监督管理。统一建站审批程序。新申请设立预拌混凝土(砂浆)搅拌站的生产企业,应持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属地规划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认可意见向属地住建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属地住建主管部门初审通过后,将初审意见、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市住建委进行建站确认后,属地住建主管部门向申请企业下达建站批复。进一步规范站点生产能力认定。将原“重庆市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专项试验室能力核定”和原“重庆市预拌商品砂浆生产企业生产供应能力认定”统一合并为“重庆市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企业生产能力认定”,统一证书样式,统一认定申请和核准程序。

  七是进一步加强项目临时搅拌站管理。施工现场严禁擅自设立临时搅拌站,确有特殊原因需设立的,由属地人民政府报经市住房城乡建委批准后设立。各区县(自治县)应严格参照正式站点对项目临时搅拌站加强监管,按有关要求验收通过后方可投入使用,在项目竣工验收前予以拆除,并及时将拆除情况上报市住房城乡建委。对不及时拆除的,市住房城乡建委不再受理该区县新建预拌混凝土(砂浆)搅拌站申请。项目临时搅拌站严禁对外销售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及出站混凝土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质量检验,不具备条件的,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负责质量检验。设立项目临时搅拌站的建设工程项目,其混凝土应按自拌混凝土计价结算。

  《意见》保障措施强调,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二是规范市场秩序,确保有序竞争;三是加强信用体系构建,创建和谐发展环境;四是强化宣传引导,服务行业发展。(贺礼斌)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