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富亮 通讯员 吴江博 李红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今年以来,河南省长垣市不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巩固环境整治成效,掀起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新高潮,奏响环境整治“三部曲”,跑出美丽乡村“加速度”。
强化工作载体,吹响整治“动员曲”
长垣市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工作专班,研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人居环境整治督查考核办法》《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全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明确工作方向。
健全完善镇、村、网格员三级责任体系,明确工作任务,制定责任清单,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标准推进。全市上下联动,通过“村规民约”“红黑榜”等方式,借力爱心超市积分兑换,让群众把“讲卫生、爱干净、护环境”的思想入心入脑。建立“门前三包”和“干部三包”的工作机制,条块管理,网格到人,形成标准明确、责任细化、考核公平、奖罚分明的“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模式。
强化示范带动,奏好提升“进行曲”
长垣市积极探索“党建+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头雁”效应。充分利用公众号、微信群等进行宣传,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全市各村每月开展一次“五美庭院”评选活动。对评选出来的“五美庭院”户进行宣传推广,让他们成为典型示范带动。镇级通过开展“红黑榜”评比以及强化新闻舆论监督等方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同时,在乡镇、村庄之间形成考核评比,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惩罚双向督查机制,逐步在全市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整治氛围。
目前,共带动群众参与整治人数达2.6万余人次。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方面,紧盯房前屋后、居民庭院等区域,解决农村人居环境问题35个。
强化工作机制,唱好督导“交响曲”
为推动整治落实成效,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九个市直单位组成督查组,开展巡查和督导检查,对整治完成的村庄进行督导验收,逐一销号。
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投入大型机械7500余台次,整治乱搭乱建1420处,整治乱堆乱放4265处,整治乱拉乱贴13420处,整治乱倒乱扔28675处,清理违章建筑2720处,清理河塘沟渠2520处,清理残垣断壁1128处,清理居民门前杂物6420处,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0.6吨。
同时,对辖区内主干道树木进行涂白、修剪、除草,对道路两旁绿化林带内及周围的杂草、缠绕景观树的藤蔓、枯枝落叶、垃圾袋等进行清除。建成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实现城乡保洁一体化,农村清扫保洁覆盖率达到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8个乡镇(街道)城市规划区外445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站建成且正常运行;累计完成户厕建设14.6万户,改厕率达到91.25%,铺设污水管网2093公里,农村硬化道路2201.02公里,实现所有自然村通硬化路,全方位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下一步,该市将继续以农村垃圾清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畜禽粪污及农业生产废弃物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四方面为主攻方向,持续发力,加强整治,确保“治理八乱、开展八清、五提升一改”任务目标落实,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