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乡村振兴> 正文

山东:审计发现5县64个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未按期完工,一些地方生活垃圾处置设施未按期建成

2022-06-13 11:06:21来源:山东省审计厅作者:王富亮责任编辑:王富亮

山东:审计发现5县64个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未按期完工,一些地方生活垃圾处置设施未按期建成

  6月7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山东审计机关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面对“审计机关开展了14名县(市)委书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能否介绍一下这项审计实施情况?有哪些成效”?的问题提问,山东省审计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处处长夏鹏表示,自2017年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全面推开以来,我省审计机关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在严格生态文明制度执行、完善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制、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方面形成强有力的制度约束。近5年,全省共组织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项目864个,涉及1006名领导干部。特别是2021年8月至9月,省审计厅统一组织省市县三级审计人员,集中实施了14名县(市)委书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对领导干部既算“经济账”,又算“生态账”,当好“绿水青山”的护航者。

  让制度带上“高压电”。我们密切关注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置监管机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制度执行情况、改革推进情况,反映和揭示了部分地区河长制考核制度不健全,林长制日常监管制度不完善,田长制推进缓慢,危险废物治理机制滞后,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不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和隐患,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增强制度约束力和执行力。如,菏泽市针对审计发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农田“非粮化”等共性问题,从全市层面进行系统整改,全面落实“田长制”,将保护任务明确到人、落实到地块,还充分利用“智慧国土”监管平台,用“天眼”日夜守护农田。

  让职责成为“硬杠杠”。保护生态环境,领导干部起着关键作用。为拧紧领导干部“责任弦”,审计中,我们一方面加大对水环境质量、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森林保护目标落实等重点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的审计力度,揭示了部分河流断面水质未达到目标要求、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水质未达标、部分地区年度空气质量目标未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相关约束性指标未完成等问题。另一方面加大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等自然资源监督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力度,反映了未节约集约利用、日常管理不严不实、毁坏浪费等风险隐患,督促有关地方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各尽其责抓管理,责无旁贷促落实。

  让资金花在“刀刃上”。这几年,国家拿出真金白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审计机关始终将“火眼金睛”锁定在钱花得“对不对、好不好”上。我们密切关注土地出让金、海域使用金、耕地开垦费、水土保持补偿费、污水处理费等资金征收管理使用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对应征未征、闲置浪费、违规处置国有资源、违规“上马”项目、项目效益不佳等问题保持高度警觉,促进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绿色发展理念。如,我们发现5县64个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未按期完工,一些地方生活垃圾处置设施未按期建成,导致污水、生活垃圾处置能力不足。为了补齐这方面的短板,我省启动市政公用设施网建设行动计划,把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作为攻坚任务,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再生水利用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

  夏鹏表示,不久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重点改革任务贯彻落实情况审计力度,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禀赋特点、主体功能定位差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立健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更好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使用。( 记者 王富亮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