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云南建设> 正文

奋战十四年,大瑞铁路秀岭隧道迎来8分钟高光时刻

2022-07-22 14:58:07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张毅 鲁萍责任编辑:杨志斌

  7月22日,首趟由大理开往保山的列车经过8分钟的行驶,顺利穿过了秀岭隧道。“为了这8分钟,我们在这里坚守了十四年,前后有近万名工人参与了施工。”中铁八局大瑞四分部项目经理吴丽君介绍道。

  中铁八局承建的大瑞铁路站前Ⅰ标,全长69.72千米,其中全长17.623千米的秀岭隧道是全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地处“滇西红层”地质段,最大埋深1115米。14年来,建设者们穿越了7条断裂带,遭遇了3次突泥涌水、97次大规模塌方以及无数次的溜坍,突破了73段软岩大变形等复杂、危险地质地段,创新施工工艺,不断改良施工工法,创造了多项新的施工纪录。

  攻坚克难,刷新隧道独头掘进最长纪录

秀岭隧道受地形限制,不具备开辟横洞、斜井、竖井的条件,无法实现“长隧短打”,只能采取进出口独头掘进方式。至贯通之日,秀岭隧道进口独头掘进长度达10071米,刷新了同类隧道独头掘进亚洲最长纪录。

  随着隧道独头掘进不断深入,施工作业环境也日趋恶劣。受断面大小、地形条件的限制,巷道式加辅助压入式管道通风效果有限,掌子面含氧量较低,较洞口降低30%,相当于海拔4000米高原作业环境。隧道穿越高地热地段,作业面最高温度达43摄氏度,最大湿度接近100%,高温高湿缺氧的作业环境时常让施工人员难以忍受,作业效率也大幅降低。

奋战十四年,大瑞铁路秀岭隧道迎来8分钟高光时刻

大瑞铁路秀岭隧道里的工人

  为改善作业环境,有序推进施工建设,现场采用调整风机接力位置、增加射流风机数量、运送冰块物理降温(每天运送冰块多达70吨)、增设人员临时休息室等措施,大幅度地降温、降尘、增氧,有效改善了洞内作业环境,确保了隧道有序建设。

  敢闯敢试,创下铁路隧道施工有轨运输纪录

为了能够有效避免汽车运输等尾气排放加大隧道内高温施工造成环境污染,中铁八局按照全隧有轨电车运输组织施工,在秀岭隧道内采取“平导进、正洞出”的大循环模式,铺设有轨运输线路39.2公里,使用钢轨3400余吨,进出口平均每三分钟就有一趟车次进出,每天运输总距离高达4800千米,相当于每天从中国的北边穿越到南边,创造了国内单线铁路隧道有轨运输单口施工日运行里程纪录。

  由于单线隧道开挖断面小,受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等影响,有轨运输轨道结构维护难度极大,维修成本极高,极大影响了有轨运输效率。为此,中铁八局设置“小铁路局”,组建轨道运输班组,建立了信息化指挥调度系统,统一协调运输组织、线路日常检修保养,保证了进出口车辆的安全运行。

奋战十四年,大瑞铁路秀岭隧道迎来8分钟高光时刻

在大瑞铁路秀岭隧道里施工的工人

奋战十四年,大瑞铁路秀岭隧道迎来8分钟高光时刻

大瑞铁路秀岭隧道正洞贯通

  创新引领,为我国特长隧道建设积累了施工经验

  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塌方、变形和突泥涌水等异常情况,中铁八局不断摸索,研究制定了4个等级的技术方案,及时调整施工措施。

  根据围岩特点,中铁八局首次将悬臂掘进机工法创新运用到隧道施工部分地段,提高施工效率40%以上。通过专家论证、技术攻关,成功攻克了防溜坍控制、突泥涌水风险防范、高地温热害防治、软岩大变形控制等隧道施工难题。隧道开工至今,先后开展了100余项课题研究,获得国家专利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3项、企业级科研成果41项,为我国特长重难点隧道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张毅 鲁萍)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