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造福于民”“天下无震,人间皆安”。10年来,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震安科技”)怀揣着此种初心和使命,锚定“引领行业标准的推行和市场的发展”战略目标,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工作,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实现了企业引领行业的“从0到1”的突破,现已成为我国减隔震行业龙头企业。
北京大兴机场航站楼,全球最大的单体减隔震建筑
震安科技成立于2010年,是隔震、减震技术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商,业务涉及建筑减隔震技术咨询,减隔震结构分析设计,减隔震产品研发、生产,检测,安装指导及更换,减隔震建筑监测,售后维护等。除了提供隔震产品,还提供减震产品、隔震构造软连接产品、文物隔震系统、抗震支架、隔震支座防火包覆、标识系统等减隔震相关周边产品以及配套相关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作为行业高新技术企业,震安科技于2019年3月在深交所A股成功上市,成为我国建筑隔震、减震行业第一股,并入选工信部首批“小巨人”企业名单,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2年来,公司与超过200余家设计院形成了合作,与万科、俊发等大型地产签订了战略供货协议,与此同时,在科研方面,震安以产学研模式与国内外很多知名研究院所均有深度合作,携手合作伙伴共同为“让老百姓住上地震中安全的房子而努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强调工程结构在地震下不严重破坏和不倒塌,已不是一种完善的抗震思想,不能适应现代工程结构抗震需求。为了更有效地保障建筑物安全,震安科技积极探索使用建筑隔震技术,
通过隔离或者消耗地震能量的方式,达到以柔克刚的抗震效果。这也是最近40年来抗震防灾工程领域最重大的创新技术之一。据了解,隔震类似于给建筑安装上了滑板,可隔离80%地震力,它能使结构安全性成倍提高,并能保护内部设备仪器,在地震后不丧失建筑使用功能,实现生命、结构、室内财产“三保护”,近年来,其优异的抗震效果在国内外大地震中得到了检验。减震类似于汽车的避震器,可以将20%—30%地震能量转化为热量耗散,明显提高了建筑的抗震和抗风性能。
除了技术创新外,震安科技还深耕研发生产领域,提高产品核心发展优势,现已拥有全国规模和产能领先的专业建筑减隔震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拥有配套的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和各类专业的生产车间及生产线,能满足全系列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和消能阻尼器等的生产需求。公司主打的减隔震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大型商业综合体、体育场馆、博物馆、应急指挥中心、核电站、机场、LNG储罐、新建住宅和老旧建筑加固等抗震领域。同时,公司的产品还通过了欧盟CE认证,部分关键指标超过国际一流水平,如隔震橡胶支座水平极限大变形超过450%,公司还在日本JSSI协会举办的隔震支座产品竞赛中拔得头筹。因为品质过硬,国际同行马格巴等知名品牌在部分项目中直接采购了震安科技的隔震支座。公司已申请核心专利100余件,包括防老化、防火、更换、耐温等,参编技术标准45部,参与重点课题60余项。
为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进一步巩固企业在建筑隔震、减震行业的领先优势,近日,震安科技加快在滇中新区的新项目建设——新建智能化减隔震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该项目投产后,自动化程度将达到50%,能年产减隔震产品6万套以上。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过程中的搬运、炼胶作业将由智能化设备完成,极大提升员工工作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唐山中海油LNG储罐项目,LNG隔震储罐代表性项目之一
“我们新建的智能化减隔震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投产后自动化程度达到50%,能年产减隔震产品6万套以上。”据震安科技副总经理崔庆勇介绍,震安科技在云南滇中新区又添一厂,目前公司共有5个工厂,其中3个位于滇中新区,另外两个位于唐山市和常州市。
海口美兰机场,国内最大的错层隔震建筑之一
目前,震安科技“产品+服务”的全套解决方案模式已经成为行业通用的固定商业模式,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参与1.2万余栋建筑的减隔震设计,项目经验丰富。很多项目已经成为当地和全国的代表性减隔震工程,包括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天津中石化LNG、上海日本领事馆、西安足球中心、云南省博物馆等项目。其中,震安自主研发的1.5米大直径隔震支座,应用于“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项目,成为全球减隔震行业的新标杆。2019年11月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建筑实物及项目经理施工日记,此次收藏包括实物11件,图片10张,其中包括震安科技建筑隔震橡胶支座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的会议上首次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思想,重点是把注重灾后救助改变为注重灾前预防,这正是未来抗震减灾的发展方向,也是震安科技的发展方向。震安科技将始终坚持以防为主,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高品质的全产业链服务,努力打造全球“震振双控”领航企业,积极融入到防灾减灾这一造福社会、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中,让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更安全。(曾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