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这群新工匠,正在为青春涂抹不一样的色彩

2023-05-23 10:46:05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王辰阳责任编辑:晨阳

这群新工匠,正在为青春涂抹不一样的色彩

  当前,在一些智能建造项目工地,外形多样、功能各异的建筑机器人正紧张忙碌着,测量、地面整平、打磨、涂装,“新工友”施工的场景愈发常见。这些场景不同于以往尘土汗水交织的工地,正在改变着人们对建筑行业的传统印象。

  这些意想不到的背后,藏着新工匠的成长密码。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下称“中建八局上海公司”)近3500名员工的平均年龄为31岁,拥有高级职称人才近300人,60多名“85后”已经走上关键岗位。

  技能冠军为梦想“镶钻”

  来自湖北黄冈的童林,拥有一手镶贴绝活。今年初,他获得了全国建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装饰装修工(镶贴工)决赛一等奖,并与中建八局上海公司签约,纳入公司最新的培养计划,转型成为一名产业工程师。

  1990年出生的童林,2008年跟着父亲到工地上当学徒,一开始为砌墙粉刷打下手,后来做了镶贴工。“工地上按量结算,有人说做活儿粗一点,能交付就行,但是我想要做得更好一些。”童林说道。

  在中建八局一处工地上,童林获得了参加镶贴工技能比赛的机会,在全公司拿下第二名,进而有了集训机会争取参加全国比赛。

  理论知识考试、测墙面、抹底灰、镶面砖,童林至今还记得决赛时的紧张心情。上半程比赛童林因为紧张进度有所落后,后面凭借扎实的技术赶上进度,提前半小时完赛,还进行检查和现场清理,获得安全文明加分。

  集训项目负责人谢作祥说,进入培训时,童林的技术并不是最优秀的,他此前没有接触过决赛中要使用的工具线锯。一根根磨断的金刚石锯条、一车车用废的瓷砖,见证着童林从早到晚的刻苦练习,他逐渐在训练中脱颖而出。

  与公司签约后,童林成为了一名产业工程师。在参加产业工人培训中,童林在抹灰机器人的操作结业考试中,拿了第一名。“机器人的效率太高了,一个机器人能顶十几个工人。”童林说,学成回到岗位后,他的重要任务就是教更多工友操作机器人。

  作为带童林入行的引路人,童林的父亲如今遇到相关技术问题,会主动和童林交流切磋。父亲经常跟工友说:“没想到做泥瓦工,凭着努力也可以在大城市获得这么好的发展机会。”

  “以前工作只想着把自己的活儿干好干精干细,现在要带着更多工友把活儿干好干精干细,这个新角色我还在适应中。”童林告诉记者。

  工地上鲜艳的“橄榄绿”

  从军队到工地,今年25岁的王中豪完成了重要角色转变,成为了中建八局项目工地上一名见习综合工程师。

  历时两年的军旅生涯,给王中豪带来难忘的人生体验。他所毕业的吉林建筑大学,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报名入伍,王中豪最终从40多名同学中脱颖而出,成为某重型装甲旅的士兵。“刚进大学时,个性比较懒散,但是为期一个月的军训让我有了入伍的想法。入伍让我变了一个人,现在是能上就上,能拿第一就拿第一。”王中豪说。

  作为军营中唯一的大学生,王中豪没少获得“优待”。别的新兵做200个俯卧撑,班长让他做400个。王中豪咬牙吃下的苦化成身体素质的进步。刚上大学时他连1000米都跑不下来、引体向上也做不了,而他在连队50多个战友跑步考核中位列前十名。

  王中豪所在部队前身是红二十六军,拥有光荣的历史,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电视剧《士兵突击》原型就来自这个部队。作为新兵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王中豪成为一名炮兵侦察员和电台通信员,侦察兵是炮兵的“眼睛”,他深感责任之重。

  在实战演练中,王中豪与战友配合实现首发命中;在冬季野外驻训中,王中豪获得嘉奖。大学里学习的土木工程测量给了王中豪很多的帮助,部队的培养又让他提升了专业定位的能力。

  “军旅生涯更多是对人精气神的改变。”王中豪说。在同学眼中,以前的他总是拖到截止日期当天完成作业,考试也是能过就行,退伍回来后他没有了拖延症,还拿到奖学金。

  这样的改变也反映在工作中。在同事眼里,王中豪的执行力超强,在中建八局近万名校招生的安全宣讲比赛中,他获得第一名。在王中豪看来,部队里“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口号,与中建八局的企业精神高度契合,这给他带来了很强的工作认同感。

  如今,王中豪在工作中经常穿着一身迷彩服,一方面耐脏,另一方面可以留着军旅的感觉。朝着新的工作和学习目标,王中豪正在不断努力。

  在高空营造美好生活

  挖掘机、塔吊,如今越来越多女性从业者与这些建筑机械设备打交道,刘克秀就是其中一位。刘克秀和丈夫马保利都是“90后”,也是老乡,同在中建八局的临港项目工地上当塔吊司机。

  刘克秀身手矫健,收到记者来采访的信息,她飞快从塔吊架上爬下来,以至于相机镜头里捕捉到的身影,都是流动虚化的。“安全着呢,别担心,我就是想着你来采访,我快点下来别耽误事。”刘克秀说。

  刚参加工作时,刘克秀在流水线上打工,工作枯燥,收入不高。马保利觉得塔吊的安全措施相对完善,操作间装有空调冬暖夏凉,不用风吹日晒,就邀请妻子试试。“我刚教她的时候,她哭了几次鼻子。”在马保利一开始教她塔吊的时候,刘克秀也感到害怕,但是好在她不恐高,很快适应了高空作业。

  如今,塔吊技术给刘克秀夫妻带来不错的收入,他们依靠这份工作供着河南老家的房贷,两个儿子就读于私立小学。“老家农村的学校教育条件有限,孩子在家老人又管不好,就想把孩子送到县城寄宿的私立学校更好。”刘克秀说。

  临港是上海重点建设的新城,这里有成千上万的建筑从业人员,中建八局在这里专门修建了建设者小镇,这里有食堂,有接送工人往返工地和住处的班车,还有篮球场、阅览室、多功能厅等配套设施。

  中建八局临港105社区建设者小镇负责人倪隆琪说:“我们按照高峰入住3000人的规模来打造建设者小镇,为建设者们提供优惠理发、健康咨询、法律顾问等服务,希望一线建设者们能感受到这里的人文关怀,能变他乡为故乡。”

  “休息的时候,她喜欢宅在宿舍,我喜欢和工友老乡们到处转转,上海确实是一座环境很好的城市,临港滴水湖的风景很美。”马保利说,今年的愿望是换一辆新车,两夫妻正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着。(王辰阳)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