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墙材和散装水泥行业(以下简称“墙散行业”)是建筑业发展的基础行业,发展新型墙材和散装水泥也是保护耕地,保护环境,促进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经过不断推动“四禁四推” 工作(禁止使用粘土砖、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禁止使用袋装水泥,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推广使用预拌砂浆),传统粘土砖产品和轮窑烧砖生产方式已被淘汰,新型墙体材料得到迅速发展。全市城区在建工程项目现场搅拌砂浆、混凝土的行为已基本杜绝,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已成为常态。市工信、市住建等相关部门共同助力新型墙材和散装水泥企业淘汰落后及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着力引导企业朝着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变,进一步促进了全市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在保护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扬尘防治、提高工程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发改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导意见》和《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工信部、住建部印发了《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重要文件。2020年12月,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全省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生产应用的意见》(苏市监认证〔2020〕358号)。
镇江市在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的推动下,各相关职能部门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以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为突破口,加快推动墙散行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建材业、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加速构建墙散行业绿色化布局,规模化效果明显
截至目前,全市通过省级墙材产品认定的新型墙材企业共有44家,省级备案的预拌砂浆企业12家,市级备案登记管理的预拌混凝土企业53家,产品种类丰富,为镇江市及周边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镇江市墙散行业依托鹤林、台泥等水泥生产企业作为源头企业,结合本地区大型火电厂、热电厂衍生出丰富的粉煤灰、煤渣、蒸汽等副产品,带动了墙散行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壮大,有效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为该市以及周边地区经济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墙散行业产业链的形成带动节能、环保、物流、原材料加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今句容下蜀地区台泥水泥、建华墙板、北新建材、岳辉建材的水泥制品制造业基地;丹徒高资地区鹤林水泥、中建建筑、建科建材、万特福构件为主的装配式制造业基地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化建材行业产业集群。
大力推动墙散行业绿色化发展,优化服务促转型
镇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发布〈江苏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和〈江苏省墙体材料产业发展导向〉的通知》(苏工信墙改〔2019〕110 号)精神,加快推进墙散行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绿色清洁生产、加快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发展利废、低碳的新型建筑材料,支持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进墙散行业高质量发展。严格要求企业的产品采用鼓励类的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生产原料进行生产。
为了鼓励墙散行业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导向(鼓励类)要求,提高绿色化发展水平,在绿色低碳转型、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级等方面加大科研技改投入,突出示范引领作用,自2020年起,镇江市墙散行业已有11家企业的产品获得国家级绿色建材认证(标识),位处全省前列;在市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申报中增设制造业绿色化发展专项,目前全市已有8家企业,获得装配式部品研发、新型墙体材料科研技改项目支持;4家企业通过省、市级绿色工厂认定,获得资金奖励。
加强行业监管,营造“绿色建材下乡”浓厚氛围
近年来,市工信局每年年初制定全市“禁粘”监管工作、墙散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计划,全力做好全市“四禁四推”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在面对绿色发展新局面、建筑市场新形势、墙散政策新要求,去年,省、市、县两级墙散主管部门执法工作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对墙散行业生产、销售、应用环节行政执执法检查350次,未发现违法违规事件。对37家企业开展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3%。
为加快全市绿色建材生产、认证、推广和应用,引导行业提升绿色创新水平,带动产业链绿色化改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广农村“禁粘”工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市工信局出台《2022年镇江市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市、县两级墙改主管部门积极组织谋划,有序推进活动进程。去年6月13日,江苏省2022年绿色建材下乡行首站活动在镇江市举行。全市启动“绿色建材下乡 筑造美好镇江”系列主题活动,社会反响强烈。
加快推进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
镇江市自创建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以来,全市累计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175万平方米,累计培训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从业人员逾6000余人次,共创建国家级装配式生产基地2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1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10个,省级示范项目8个,省级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工程1个,市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23个、示范项目27个。市住建局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我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明确2021-2023年我市建筑产业现代化主要技术指标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大力推行建筑方式改革,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推行绿色建材应用,完善监管体系。一是推动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工程率先采用绿色建材,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鼓励工程项目使用绿色建材,对新技术新产品开展试点应用。不定期发布市级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现代化新技术产品推广目录,对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适宜技术产品开展广泛研究、征集和推广。
下一步,镇江市工信局与相关职能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绿色建材作为循环经济发展节点产业和建筑业现代化发展重要基础材料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品绿色化为方向,以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推动全市墙散行业绿色发展。
强化提升全市墙散行业整体绿色化水平
市工信局将加大力度鼓励墙散行业生产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压奋进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是有序推进建材领域碳达峰,出台工业领域达峰行动计划,开展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将建材作为主要耗能行业重点,对标行业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推动低于基准水平或限额值的存量项目,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二是推动墙散行业生产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发展轻型化、制品化、集成化的新型绿色建材产品,支持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研发产业固体废弃物高效利用处理技术和再生建材产品创新,加大绿色化、高标准、智能化、低碳化的生产设备投入。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助企实现提质增效
一是联合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共同谋划全市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生产应用实施方案的出台。推进实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制度,健全绿色建材市场体系,增加绿色建材产品供给,提升绿色建材产品质量,促进建材和建筑业转型升级;二是引导企业树立绿色制造理念,改进工艺设备,健全企业管理体系,积极申报市级专项资金绿色化改造、专精特新、智能车间等项目。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产品设计、建设绿色供应链、采用先进绿色生产工艺装备、绿色包装和绿色回收处理,建立全过程的绿色制造。三是组织市、县、乡镇三级墙散管理机构以及专家通过“绿色建材下乡”形式,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活动,送政策上门,对企业“问诊把脉”,精准服务,助力企业迈上“绿色快车道”;四是利用市新型墙材协会的平台,收集政策、市场、企业的数据信息,组织开展关于绿色建材的课题研究。
加强宣传引导,统一绿色建材发展认知
市工信局、市住建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绿色建材产品生产、应用、认证等相关政策宣传普及,通过传统媒体以及“三微一端”新媒体向社会、政府、相关行业宣传绿色建材产品推广应用,组织开展政策解读、培训、现场推介会等活动,提高企业和从业人员对绿色建材及相关政策的认识。建立建材产品信息公开平台,为本市提供绿色建材产品承诺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信息发布等服务,督促生产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引导建筑施工企业选择高品质绿色建材产品,强化公众绿色生产和消费理念,使绿色建材的生产与应用成为全行业和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镇江市工信局墙材革新与散装水泥办公室)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