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产业既与美好生活需要密切相关,又具有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对优势,而商品混凝土以其良好的抗水性、优越的可塑性、优良的耐火性以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性而成为目前世界用量最大和使用范围最广的基础性人造建筑材料。近年来在市场需求拉动和政府政策指导下,商品混凝土得到了迅猛发展,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已成为建材行业中经济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是我国建材行业中第一个年营业收入破2万亿元的产业。业内人士认为,商品混凝土是一门飞速发展的传统制造产业,近40年来日新月异不断刷新着中国城乡面貌,为国计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支撑。相信在今后几十年以及可以预见的将来,商品混凝土仍然会是最重要的工程结构材料之一,尤其是对正处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而言,工业化加快推进、城镇化方兴未艾,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飞速发展、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都离不开商品混凝土的支持。尽管商品混凝土的作用不可替代,前景看好,但当下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如下:
1.砂石价格飞涨,企业利润降低。随着国家环保和生态治理力度的加大,河沙禁采和水泥错峰生产等措施的落实,导致河砂、石子、水泥成本大幅度提升。大家知道,河砂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和商品混凝土重要的原材料,以河南省为例,该省每年需要河砂2000万立方米,由于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目前经过依法批准的采砂规模为300万立方米,市场缺口大,河砂价格应声而涨。郑州、洛阳的粗砂已由最初的每立方米56元上涨至85元左右,石子从每立方米36元上涨至现在的66元左右;普通42.5硅酸盐水泥从每吨230元上涨至目前的320元左右,其他原材料也顺势而涨,并且不赊账,全国各地情况也大同小异。加之有些原材料如砂石,禁止河砂开采后,导致优质河砂无从采购,企业只有加大水泥的使用量,从而导致成本增加。同时原材料端上涨了,但一时难以传递至下游。造成行业成本上升,利润下滑,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2.应收账款多,企业流动资金捉襟见肘。业内人士透露,商品混凝土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时出售方不赊账,而向建筑施工企业供应商品混凝土时,往往需要垫支30%左右的货款,到工程节点时往往还要再推迟一段时间结账,导致商品混凝土企业应收账款增加,流动资金短缺。同时应收账款的增加,还往往导致坏账,更增加了企业资金的困难。
3.大打价格战无序化竞争也阻遏了企业的发展。由于商品混凝土行业标准门槛低,企业进入容易,生产站点众多且分散,存在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生产效率不高、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造成企业技术同质化程度较高,产能严重过剩,竞争陷入同质化价格战,营销模式落后,仍处于丛林法则竞争阶段,不善于合作分享共赢,从而形成行业效益低下的局面。
如何破解商品混凝土发展的困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理念。为打造碧水蓝天,保护人民健康,国家环保治理的相关措施必不可少,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地禁止砂石开采,建议政府部门多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砂石场的治理方案,规定开采标准,限定准入门槛,通过政府招标、拍卖等手段,让具备资质达到环保要求的大企业进入砂石开采行业,“堵疏结合”严禁小、散企业进入。这样既保护了环境,也有利于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
2.加大商品大混凝土技术的创新力度。“创新”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一词在二十大报告中也出现多次,足以看出国家对创新工作的重视。混凝土行业也要紧跟时代步伐,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向绿色和智能化方向的转型升级,商品混凝土行业才能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辉煌景象。
3.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在混凝土行业,龙头企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龙头企业大多具有“工艺流程、技术装备一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一流,环保水平一流,生产经营指标一流,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理念一流”的优势,生产系统总体封闭和全系统收尘,并设置雾化抑尘设施,配套有先进的砂石分离和污水处理系统,可实现废水、废物零排放。同时还通过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切实履行龙头企业带动引领的重大责任,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协会应充分发挥熟悉行业的优势,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尤其是及时向政府造价部门反映最新情况,为及时调整混凝土价格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又要及时反映企业心声和相关合理诉求,要定期召开行业会议,邀请行业管理部门参与。向企业宣传最新的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加强行业自律,增强企业社会责任,自觉维护市场秩序,抵制不合格混凝土产品,防止不正当竞争。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提高从业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弘扬精湛工匠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为商品混凝土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积极的作用。(河南省宜阳县住建局建筑材料管理办公室 王群章 肖华)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