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20日,记者从沈阳市自然资源局获悉,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建筑,沈阳全力探索历史建筑数字化测绘建档的新技术、新路径,目前已完成552栋历史建筑的“三维档案”,测绘数据精确至“毫米级”。
数字化测绘建档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据沈阳市自然资源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传统的建筑测绘主要采用全站仪、皮尺、铅垂线等传统测绘工具完成外业数据采集,需要搭建脚手架,作业效率不高,建筑的细节信息难以得到充分体现,且容易对建筑造成损伤。相比之下,数字化采集新技术则精确至毫米,几乎可以做到不重不漏,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另据了解,沈阳在开展测绘工作时,还积极引入了当下先进的数字化技术,采用了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和近景摄影测量等多种技术手段,从空中、地面、建筑内外全方位对历史建筑本体及周边环境的空间信息与影像信息进行采集。“就像给历史建筑拍CT一样全面掌握建筑的实际保存情况,这些数据形成历史建筑的‘全身体检档案’为后期保护修缮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撑。”沈阳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多种技术手段的共同使用,在沈阳的历史建筑领域尚属首次。
此次,对历史建筑的“三维档案”工作,将为下一步沈阳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和精细化管理等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王彩丽)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