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师生接力打造,“草棚”何陋之有? 一起来看何陋轩重修记

2024-02-27 14:09:57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贾 丽责任编辑:xmt01

  日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黄一如又收获一项荣誉——由他主持的方塔园何陋轩保护修缮工程荣获上海市城市更新优秀示范项目。

师生接力打造,“草棚”何陋之有? 一起来看何陋轩重修记

  这已经不是这个项目第一次成为优秀典型,去年11月,该项目获得上海市建筑学会第十届建筑创作奖优秀奖;去年12月,由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评出的“第四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中,方塔园何陋轩保护修缮工程同样榜上有名。

  从1986年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冯纪忠先生主持始建,到2023年3月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黄一如主持完成重修,何陋轩这一中国原创建筑的杰出代表、堪称中国现代建筑里程碑的伟大建筑,在这场师生接力中荣光依旧。

  从一次邀约到一场研讨会

  何陋轩重修有序进行

  冬日的方塔园略显萧索,但通往何陋轩的小路两旁却竹林青翠。穿过一段透光的弧墙,修缮一新的何陋轩便展现在眼前。

  从外面看,弯曲屋脊上烟灰色的茅草整齐而厚实,走进草棚抬眼看,密密麻麻的黄色细竹竿连线成面,架在刷成白色的粗竹竿上,节点又以黑色掩盖,整个屋顶庞大却轻盈,仿佛飘在空中,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

  何陋轩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冯纪忠先生的代表作,始建于1986年,至今仍代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最高水准。身为冯先生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黄一如有幸参与了何陋轩的初建。然而竹建筑的寿命并不长久,一般最多也就三四十年。虽然平日里园方也细心维护,但风吹日晒三十余年后,何陋轩的建筑材料还是不可避免地老化破败,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2020年7月,方塔园邀请黄一如来现场查看并商讨修缮事宜。2021年5月25日,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方塔园广邀国内诸多顶级建筑专家齐聚方塔园,召开了“冯纪忠建筑思想与上海方塔园何陋轩保护修缮研讨会”。同年6月,上海市文物局项目立项许可,同年9月完成设计方案,同年11月完成施工招投标,同年12月正式开工。2023年3月,重修后的何陋轩高分通过上海市文物局专家的验收。

  “老师主持搭建何陋轩只用了4个多月,但我们的修缮却用了整整两年。”黄一如说,因为当年工期比较赶,经费也比较紧张,所以留下许多遗憾。比如屋顶用稻草代替了茅草,风稍大点就会吹得很凌乱,基本每年都得更换一次,竹子没有做好防腐处理,很容易生虫腐烂,“这些问题我们这次保护修缮全部都解决了。”

  从一个模型到三维扫描

  何陋轩再修不是难题

  何陋轩是冯纪忠先生生前建成的最后一件作品,也是黄一如研究生入学后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对师生两人都意义非凡。为此,尚在修建阶段,冯纪忠就让黄一如花费半年时间制作了一个精确的模型。而这段经历也为黄一如30多年后主持修缮何陋轩增加了足够的底气。

  “现在的科技手段比当年按图索骥参考模型的方式先进了太多。此次重修,我们数据中心对何陋轩进行了三维扫描,对原结构的尺寸、形状、位置等信息进行留档,并全程运用红外线扫描仪记录数据。另外,我们还把所有原始设计资料都电子化了。”黄一如感慨道,“将来不论谁来再修,都没有问题。”

  中国古建修缮讲究“修旧如故,以存其真”,所以这次修缮主体结构基本没有改动,甚至尊重了何陋轩原有的缺陷。“之前甚至想过在竹子底部中间插一根钢管,这样建筑肯定更牢固,后经多方论证还是放弃了。”黄一如解释,“但在细节上我们仔细推敲,可以说做到了极致。”

  为了采用当年的全手工工艺进行修缮,项目部从安吉找到竹建经验丰富的“老法师”组建施工队,选材方面,采用安吉4至6年竹龄、冬季砍伐且含水率较低的毛竹,采用脱糖、除蜡等技术进行深度处理,使竹构的寿命延长5至10年。

  屋顶的茅草首选小叶紫色实芯杆的茅草,但这种茅草多为一年生,秋季收割,与工程进度不符。为此,项目部四处寻访,最终在连云港找到了相近的茅草。

  还有原钢承台底部无漏水孔,积水后很容易造成竹脚腐烂,最终按原样翻模加工但在底部钻孔,解决了钢承台的排水问题。此外,河对岸还新修了两片弧墙,“因为在老师的设想里,这里墙加上之后,何陋轩就跨越了河水,延伸到了对岸,整个区域就周全了。”黄一如说。

  修缮完成的近一年时间里,何陋轩经受住了暴雨、酷暑和70年来最大台风的考验,也迎来了更多海内外的游客。

  如今,重新开放的茶室里,每天茶客不断。这里没什么精致的茶具,最惹眼的便是茶桌上的竹皮暖瓶,淡淡的黄壳与建筑风格相得益彰。坐下来杀一盘棋、品一壶茶,在这氤氲的水汽中,在孩童的嬉闹中,人们看到了岁月静好的模样。(贾 丽)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