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

2024-02-27 14:10:09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李超 李瑛 李一来责任编辑:xmt01

  建筑文化遗产属于地域性标志物,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与当地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具有紧密联系。建筑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心,以历史文化印记,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对建筑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是保护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此同时,建筑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面临被破坏的风险,一定程度上与“保护”的初衷相悖。由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既有紧密关系,又有一定矛盾,寻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是推动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的重中之重。

  科学评估建筑文化遗产

  制定合理预案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必须以本体保护为主、为先,保障建筑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原真性。组织研究人员、专家、民众集体讨论每一处的建筑文化遗产,根据历史文献与建筑本身情况制定合理预案。预案内容主要涉及:是否需要进行旅游开发,以何种程度和频次设定建筑文化遗产的浏览参观人次,在修缮和保护中作到何种程度的复原工作。部分建筑文化遗产留存时间较久,在几千年的风雨飘摇中遭受严重破坏,本身较为脆弱,则不适宜进行对外的展览与旅游开发。对此,应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保护方案,并安排专人负责看护,转而将其纳入学术研究范围;部分建筑文化遗产保存得较为完整,且经过专人护理和修缮能够作为景点供游客浏览。对此,专家学者应结合建筑文化遗产情况,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保护。例如,不同文物适合不同的光线和湿度,且部分文物不能接受电子产品等的辐射,因此专家学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不同文物进行规划和保护。同时,考虑到建筑文化遗产的可承受度,合理安排每日接访人数,定期闭馆进行维护和修缮。此外,针对在时间、自然、人为有意或无意的影响中出现损坏的建筑文化遗产,应根据确定的文献和已经掌握的技术进行合理评估,确定是否进行复原、复原到何种程度。若不进行评估便盲目修护与还原建筑文化遗产,容易破坏建筑文化遗产本身的价值,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修复必须慎之又慎。只有科学评估建筑文化遗产,形成合理预案,才能够有效保护建筑文化遗产。

  加强资源的宣传开发

  创新旅游模式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首要是让更多人了解建筑文化遗产,通过向大众宣传和普及建筑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增强大众保护意识。对建筑文化遗产中适合开发的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盘活建筑文化遗产资源,探索开发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使越来越多人通过旅游资源的宣传知晓建筑文化遗产,进而主动加入到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队伍中。在宣传方面,各地文旅局可以利用新媒体优势和互联网技术,以图像、视频、直播、真人表演秀等形式呈现与宣传建筑文化遗产。各地政府、文旅局、企事业单位等可以举办专家公益讲座,向大众宣传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注意事项。同时,在建筑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中应保障相关软硬件设施建设与服务,完善产业链。部分建筑文化遗产在较为偏远的地区,游客出行极为不便,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合力改善交通条件,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重点关注环境卫生、服务人员素质等。此外,建筑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可以将建筑作为主要景点,加入特色美食、民俗体验等,以“衣食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延长产业链。通过设置建筑文化遗产的“深度游”,以经济发展助力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例如,山西忻州古城,以忻州古城建筑文化遗产为主体,融入特色民俗住宿、山西各地特色美食,打造深度游的旅游模式。建筑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还可以结合“研学+”、“非遗+”等“观赏+体验”的新模式,以文促旅,以旅助文。例如,福州的“三坊七巷”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对于“三坊七巷”的开发不仅可以“研学”的模式展开,讲解历史文化知识,还可以在三坊七巷内体验非遗制茶技艺。

  优化监管与管控

  实现良好互动

  建筑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价值与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必须加强对其的监管和管控。国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保护与开发建筑文化遗产的力度,确保适度开发和合理应用。以国家强制力和法律威慑力作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地方政府、文旅局、事业单位可以与企业合作,寻求资金帮助、聘请专人看护,构建科学、有序的监管体系。近年来,山西和福建相继出台关于文物认养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到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三王村三嵕庙、奥治全神庙等多处文物皆采用此形式,得到良好的保护与开发。同时,地方政府、文旅局、相关企事业单位可以发动志愿者对建筑文化遗产加强巡逻和保护,既不影响建筑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又对其形成保护。此外,地方政府、文旅局等相关部门可以借助民众的力量加强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例如,山西太原纯阳宫招募有跨省的志愿者管理博物馆内的文物,并为游客提供服务,实现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好互动。(李超 李瑛 李一来)

  (作者李超系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民族教育学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作者李瑛系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作者李一来系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设计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