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面对劳动力供给弹性下降以及人才供给规模与培养速度难以有效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人才需求结构现状,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工特级技师周颖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助力西部地区招才引智。
来自《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的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才集中于中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两者科技人才约占全国科技人员总量的83.4%,西部12省份科技人才总量仅占12.7%,且60%集中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川、陕、渝三地。此外,西部人才入选各类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难度明显高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者、“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者的比例不超过全国的10%。
周颖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西部地区面临的人才困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人才匮乏掣肘经济发展。推动西部地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关键要靠人才,人力资本积累仍是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驱动因素。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西部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才匮乏问题有所缓解。但相比东部,人才因素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人才总量相对较小、素质偏低、专业结构失衡、资源市场化难、流失严重、环境不佳等问题仍然存在。建设数量足、质量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是关系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所在。
第二,引进人才难。外部引进具有选择面广、层次多样、周期短、方式灵活等多种优势,可有效解决西部人才需求的“近渴”。然而,西部地区与东部先发地区在招才引智策略上存在高位重叠、同质化问题。西部后发地区卷入区域人才竞争的内卷陷阱,如引才对象、层次类型、激励手段、保障措施等方面呈现高位同质化现象。面对激烈的人才地域竞争,东部具有相对优势,西部难以正面抗衡。人才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呈现马太效应,东部优势与西部劣势越发明显,进一步扩大了东西部人才引进的不平衡态势。
第三,留住人才难。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分区域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例,作为衡量人才价值的重要标尺、吸引人才流动的重要信号,西部城镇非私营单位、城镇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水平分别为10.08万元、5.59万元,均明显低于东部的13.28万元、7.3万元和全国的11.4万元、6.52万元。一些西部人才在项目执行期结束,甚至在执行期内向其他地区流转,不仅造成西部人才流失,还挤占了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资源。西部地区在严峻的环境下,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的难度随之提升,难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人才高地,进一步扩大了西部与中东部在科技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
为此,周颖峰对西部地区招才引智税收提出建议。他提议,要聚焦吸引人才,对企业招用高技能人才给予税收减免。西部地区企业招用高技能人才,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建议自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当月起,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