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试验检测,我们手中的数据可是保障工程质量合格的第一道门槛”。在中铁二十二局检测公司,有这样一位试验室主任,他先后从事过永古高速、哈齐客专、京沈客专、精伊高速等8个项目的试验检测工作,曾获中铁二十二局第三届“十大榜样”称号。
时间,标注百年新时代的方位;实干,刻录新征程的步履。与企业同行的12年时间,他扎根项目一线,脚踏实地、乘势而上、踔厉奋发,以担当作为作答“时代问卷”。他就是中铁二十二局检测公司津潍项目试验室主任刘红君。
当好“排头兵” 下好先手棋
京沈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0月,刘红君投身京沈客专京冀段施工建设,全面负责项目试验管理及试验检测。
前期试验室建设工期紧、任务重、标准高,“试验室既要满足空间要求,又得交通便利,方便后续现场检测。”他仅用一天的时间,将方圆20公里范围内的街道跑了个遍,找到两处适合建家的院落,在位置、价格、布局等方面多方比较下,确定好项目地址,为后续的装修、仪器组装调试赢得了时间。他带领团队入驻现场,迅速打开建设局面,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心试验室第一个顺利通过建设单位验收,为项目前期施工建设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020年是京沈客专京冀段建设的决胜之年,春节过后,面对疫情影响,为保证单线梁架设通道如期贯通,他日夜盯控运梁通道路基施工质量,保证了首孔单线梁顺利架设;施工现场大干期间,他组织中心试验室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雨季施工质量检测体系,及时掌握气象信息,抢晴天、战雨天,了解现场情况调整检测计划,争取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减小雨季影响,确保了现场施工质量可靠,试验室获得中铁二十二局“先进集体”称号。
带好“突击队” 勇当急先锋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刘红君不仅责任心强,随时听从调遣,而且关键时刻冲得上去。2021年春节刚过,当刘红君接到精伊项目试验室主任的任命时,他还在三千公里之外的京沈项目。精伊项目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中G577线精河县至昭苏县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新疆伊犁州伊宁县和尼勒克县境内,交通闭塞,环境恶劣,冬季寒冷漫长,夏季高温炎热,紫外线强,风沙大,水质差,条件十分艰苦。跑步进场,建家建线,材料供应,人员协调,他与同事仅用短短20多天时间便完成了试验室组建任务,以理论第一、综合第二的成绩一次性通过验收。
“这是公司在新疆的第一个项目,就算条件再恶劣、困难再多,我们也决不退缩,必须打好这场‘攻坚战’,让铁建旗帜扎根在祖国边疆。”面对诸多困难,刘红君从不退缩,他战酷暑、顶严寒,在密闭阴暗的隧道里钻芯取样,在轰隆作响的拌和站紧盯混凝土质量,筑起捍卫工程质量的“砼”墙铁壁,将“铁建蓝”烙印在祖国边疆。
“最近的原材料质量很不稳定,不能还按照常规检测频率来检测,大家一定要重视,不能有一点马虎”。项目大干期间正值雨季,原材料质量很不稳定,尤其地材含泥量与颗粒级配,工程进度一度受阻,需要抢抓一切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这时候工程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砂石料要从上、中、下三段取样,而且三段取样数量要大致相等,千万不能只图省事随便一取了之”。他带领试验人员深入料仓、钢筋加工场,并将课堂带到取样现场,通过检测数据分析,及时通知原材生产厂家进行含泥量调整,现场指导级配问题调整方向,更换生产筛网或者调整筛网间距,使颗粒粒径达到施工要求。
答好“创新题” 交出满意卷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2023年,刘红君又接到津潍高铁的建设任务。为全面贯彻落实精细化管理各项要求,大力推动提质增效,他与团队针对混凝土用量较大的C45水下桩基混凝土进行了重点优化,胶材用量大幅节省,预计节约项目成本40余万元。
抗渗性能是混凝土耐久性的一项重要指标,抗渗试验过程中,试件重达数公斤,安装脱模过程劳动强度大,有没有一种省时省力的装置能增强现有混凝土抗渗试验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刘红君经过反复构思实践,研究出混凝土抗渗试件快速装脱模装置,解决了该设备在试验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时效慢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并取得《一种使用方便的抗渗试件电动脱装模装置》发明专利。
走进刘红君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着的“天道酬勤”四个大字,这也是他始终坚守的座右铭。这个整天跟钢筋、混凝土打交道的“粗汉子”,工作之余还是一个文艺青年。偶尔,他会拿出自己的“心头好”,即兴写几个毛笔字。
如今,刘红君依然带领着团队奋战在工程试验检测一线,在打造精品工程的新征程上,他仍在奋力奔跑,从“天道酬勤”的哲理中不断激励自己在追梦路上无惧风雨,砥砺前行。(钟 和)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