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美学视域下公共建筑的视觉传达设计探索

2024-12-24 11:05:15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朱香瑾责任编辑:xmt01

  公共建筑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文化、教育、交通等特定的功能角色,还是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对城市风貌的形成、市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城市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影响。城市规划单位和设计人员应通过色彩、形状、光影、材质等视觉元素,增强建筑的识别性和吸引力,提升公共建筑的审美价值。

  形式美法则的应用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这些法则主要应用于各类艺术设计领域,用以增强作品的视觉吸引力。在公共建筑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整合运用形式美法则,突出公共建筑的视觉艺术美感。设计师可导入“统一与完整”法则,使得公共建筑各部分的风格、材质和色彩等元素协调一致,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如国家大剧院的钛金属板和玻璃幕墙与内部的装饰风格统一;悉尼歌剧院独特的帆船形状与海港的背景完美融合,既突出了自身的独特美,又与周围环境相统一。此外,设计师可以导入“节奏与韵律”法则,即通过重复和变化的元素,如窗的排列、柱子的节奏感等,创造出富有动感和音乐感的建筑立面。例如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楼立面上的窗棂设计便通过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形成了独特的节奏与韵律,增强了建筑的视觉冲击力。设计师还可以导入“对比与调和”法则,也就是通过大小、形状、色彩和材质的对比,突出建筑的特点和重点,增强建筑物的视觉冲击力。例如,巴黎的卢浮宫金字塔入口设计中,设计师通过现代玻璃结构与古典石质建筑的对比,使得游客能够充分感受金字塔和卢浮宫之间现代与古典建筑的反差,增强了建筑物的识别度和视觉冲击力。

  色彩元素的设计应用

  在公共建筑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需根据公共建筑的功能、环境和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色彩的视觉效应还体现在对空间感的塑造上,如冷色调可以使人感到空间更为宽敞和深远,而暖色调则可以使人感到空间更为紧凑和温馨。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优化公共建筑的空间感。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外墙采用了深灰色调,进入内部,大面积白色空间被用来展示艺术作品,白色作为一种中性色,能够向游客提供一个干净、宽敞的展示背景,使艺术作品成为焦点。而在长宁区新华路街道敬老邨,设计团队对楼道和屋顶进行了色彩疗愈改造,一楼使用了活力黄,二楼是沉静蓝,三楼是平和绿。其中黄色作为一种暖色调,能够营造出温馨的氛围,而蓝色和绿色则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可以缓解情绪,让老年人感到更加舒适和放松。

  建筑材料的视觉传达效应

  在建筑设计中,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自然属性和文化意义,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石材和木材通常给人一种自然、温暖和传统的感觉,而金属和玻璃则更显现代感和冷峻。不同建筑材料所拥有的质感也不尽相同,如上海中心大厦这座超高层建筑主要采用了金属和玻璃作为外部材料,金属结构的现代感和玻璃的透明感共同营造出一种未来感和科技感,展示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形象。而西安大唐芙蓉园中的公共建筑,基本沿用了古代建筑的传统砖瓦材料、木质材料,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工艺。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设计师需综合考虑材料的功能性、美学效果和环境影响,同时可以通过材料的创新应用,提升建筑的综合艺术效果。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为例,设计师创新运用了TFE(四氟乙烯)膜结构,这种材质结构具有轻质、透光性好、耐候性强等特点,同时也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水泡状纹理,给人一种轻盈、透明和流动的视觉体验。

  光影设计对公共建筑视觉传达的影响

  光影效果的合理运用,能够塑造建筑空间的深度和层次,还能增强建筑的视觉吸引力,传达出特定的情感和信息。自然光影是公共建筑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设计师通过自然光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强建筑的空间感,而且自然光影的变化还可以增强建筑的动态美。例如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有着螺旋上升的结构设计,当自然光注入博物馆后,自然光影的变化便会随着螺旋结构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极大地增强建筑的视觉冲击力,为其增添独特的艺术美感。人工照明在公共建筑视觉传达设计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设计师通过合理的人工照明设计,可以突出建筑的特点和细节,增强建筑的夜间识别度和美观性。如国家大剧院的外观像一个巨大的水滴,夜间建筑表面的半透明膜结构被内部照明照亮,从外面看整个建筑仿佛漂浮在水面上,营造出一种神秘而优雅的氛围,增强了建筑的视觉吸引力。光影的巧妙运用也可以传递建筑的情感表达,即通过光影的对比和节奏感,营造出建筑物不同的环境氛围和用户情感体验。如上海世博文化中心的外墙便采用了动态LED照明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活动变换灯光色彩和图案。光影的流动和变化不仅增强了建筑的现代感,还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共鸣。

  公共建筑的视觉传达设计,不仅是功能信息传递的艺术,更是美学理念与空间体验的深度融合。设计师通过对色彩、形态、材质、光影等元素的精心挑选,能够让公共建筑能够超越其功能性,成为城市中引领审美潮流、激发情感共鸣的地标性存在。未来,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提升,公共建筑的视觉传达设计应更加注重美的创造,为城市空间注入更加丰富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作者朱香瑾系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讲师)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