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传统建筑文化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融入与传承

2024-12-24 11:06:25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杨睿奕责任编辑:xmt01

  传统建筑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仅承具有深厚的历史与艺术价值,更是我们理解和感悟先辈智慧的重要途径。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审美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需通过创新教育模式与手段,更好地将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新一代,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学习情境中接触并理解这一文化瑰宝。

  1借助新媒体,生动呈现传统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文化的融入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传统建筑物的浅层介绍上,更要将传统建筑文化以生动且易于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喜闻乐见”地接触、了解并最终认同传统建筑文化。院校、教师等可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导入传统建筑文化,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促进其深入理解。其一,高校通过校园媒体在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投放关于传统建筑文化的图片、视频等相关内容,依托这类平台的广泛适用性,加快传统建筑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并能通过评论、分享等功能实现师生、生生的即时互动,扩大影响力。建筑类院校则可通过慕课(MOOC)平台,提供免费或付费的在线课程,围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设计专家讲座、虚拟实地考察、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全球学生都有机会学习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其二,课堂上,教师可引入传统建筑文化的相关专题片段,将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结合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播放《中国古建筑》《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以及《辉煌的古建》等纪录片,使学生通过视觉学习的方式,了解传统建筑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底蕴,从而加强其对传统建筑文化的认知与记忆。视频播放之后,教师可安排小组讨论,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探讨,以加深其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整体理解与感悟。其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VR设备和相关视觉技术,创造沉浸式虚拟环境,让学生置身传统建筑,实现虚拟性实地教育。例如,通过VR头戴设备,学生可“走进”故宫,感受其宏伟的建筑布局和细致的装饰艺术,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建筑的空间结构,还能激发其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教师也可利用AR,将传统建筑的三维模型投射到教室内,让学生可通过移动设备观察建筑的各个细节,并进行虚拟的“拆解”和“重建”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建筑构造和设计原理。

  2开发校本课程,系统性融入传统建筑文化

  围绕传统建筑文化,高校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开发不同主题的特色课程,增强传统建筑文化的融入效果。其一,高校可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例如开设“传统建筑赏析”“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的特征”等课程,从不同角度系统性介绍传统建筑文化,涵盖建筑的历史发展、风格演变、功能设计和文化内涵等。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到建筑艺术之美,还可深入理解其文化价值。其二,对于建筑类专业课,教师可将传统建筑文化当作一个重要模块引入,例如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细节,帮助学生建立传统建筑与现代设计的联系。这种模块化设计能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理解传统建筑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其三,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将传统建筑文化与历史学、艺术学、生态学、工程材料学等其他专业课融合,为学生提供一套全面而深刻的跨学科教育体验。例如,课程可深入探讨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及其特征,使学生了解这些风格是如何受当地文化、历史背景和社会习俗影响的,并研究不同气候和地理条件下,传统建筑是如何通过巧妙设计来保障舒适性和实用性的。

  3设计实践活动,实地探究传统建筑文化

  高校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可提升学生对传统建筑文化的认知和审美水平,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一方面,高校可安排实地探访活动,让学生亲身领略传统建筑的尺寸、建材和设计理念,给予其课堂教学难以企及的直观体验和心灵触动。例如,高校可组织学生到北京、苏州、平遥等历史文化名城进行考察,这些城市拥有保存良好的古建筑群落,并设有导游和现场解说,学生由此能够知晓传统建筑的历史脉络、风格特色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关键地位。另一方面,高校还可带领学生参观建筑主题的博物馆,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建筑展览等,博物馆往往陈列着丰富的实物和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展示,能够帮助学生系统认识建筑艺术和历史的演进过程,并加深对传统建筑细节和工艺技巧的理解。其二,高校可开设传统建筑文化主题的社团,通过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社团活动中邀请建筑师、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工匠等专业人士教授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可通过参与建筑模型制作、传统工艺体验等社团活动,以实践加深对建筑结构和设计理念的理解,也可参与关于传统建筑的专题研讨会,讨论建筑保护、现代设计中的传统元素运用等议题,尝试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其三,高校可组织志愿服务队,参与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安排建筑专业学生组建传统建筑保护与修缮服务队,与地方政府、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合作;还可组建传统建筑文化宣传服务队伍,鼓励学生制作宣传内容,强化社会对传统建筑文化的认可。

  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校方和教师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即学习到建筑的专业知识也提升了文化自信。其次,在系统的课程设计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感悟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作者杨睿奕系渭南师范学院讲师;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思政教育背景下富平非遗文化走进校园的实践模式研究—以阿宫腔为例”(项目编号:SGH23Q0314);2024年服务渭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富平县阿宫腔剧本剧目整理研究”(2024GFY05)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