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而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将党建贯穿乡村建设的全过程,以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力,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人才培养、文明建设、生态保护以及建设引领等方面的主力作用,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高质量建设发展的实际成效,不断提升乡村现代化建设水平。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力
将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实到乡村建设的全过程,深刻认识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能力,从政治格局出发,发现并解决乡村政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基于乡村建设多元化主体的共同利益,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将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好、讲解好,普及好,落实好,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密切联系党群管理,以及振奋民心方面的的引领作用,紧抓其铸魂育人、浸润人心的思想凝聚力。一方面加强干部培训教育,着重推进党员干部重点培训以及基层兜底培训,在思想熏陶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另一方面建立直属机关包联乡村机制,形成由党员干部、社会力量与群众构成的乡村建设发展共同体,在机关党组织的引领下,将机关党组织的资源优势下沉到乡村,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打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夯实人才基础
为推动基层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的质量和水平,一方面要完善干部选用发展机制,贯彻落实党中央在乡村推行的村级组织“一肩挑”政策,明确党组织在乡村的政治领导地位,并以政策为指引,健全乡村干部选用机制、乡村干部激励机制以及乡村干部考核机制。另一方面要强化教育培训工作,以邀请专家举办座谈会、组织干部参与外部学习等方式,引导干部队学好用好“枫桥经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其综合实践能力,鼓励干部队伍立足当地实际,聚焦乡村建设的实际需求,在乡村建设中展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
开辟乡村建设新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做好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党建+”的创新模式,带动当地实现产业、生态、人才振兴。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基层党组织应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以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绿色、智能产业的发展,不断优化政策措施,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立足当地优势和特色,深化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农村新业态,增加产业的附加值。二是深入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工作,依托传统文化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利用传统文化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三是引领生态振兴,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构建基层党建新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并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在满足群众生产生活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出一条高质量,绿色化的发展之路。(作者姚昀晖系淮阴工学院助教;张琴系淮阴工学院教授;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人民监督与自我革命的逻辑理路研究”,项目编号:23MLB007。)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