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默默描绘着漫漫长河的岁月,静静书写着悠悠时光的故事,隽永印记着古色古香的往事,活灵活现着浓郁质朴的风情,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赓续文化基因,把握时代脉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近年来,江西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及关于历史文化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以丰富的城乡历史文化遗存,凝结城市记忆,牵住居民乡愁。
党校充电
树牢保护意识
做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各方面、各环节,紧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今年年初以来,江西省建立并全面落实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向本级党委及上级主管部门年度专题报告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情况制度,部署开展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课程进省、市、县三级党校活动,动员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主要负责人站上讲台进行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党校课程授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网络等媒体平台营造尊重历史、崇尚学习、重视传承的浓厚气氛。有条件的地区利用本地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例如赣州市将白马庙41号历史建筑打造为“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参观点,弘扬赣州宋城优秀传统文化;瑞金市将沙洲坝红井革命旧址群打造为党员干部现场教学点,提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及能力水平。
党群联动
推动留存建档
建立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制度,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民主体的工作格局。
自2023年3月《关于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的工作方案》印发以来,江西省各级党组织、干部和党员迅速投身到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多地通过划定党员责任区、建立党员包保制度、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发动广大党员带头参与保护。全面开展普查建档行动,用好全省历史文化保护信息平台,开展数字化信息采集,纳入更多近现代和当代重要建设成果,建立保护“家底册”。扎实推进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及传统村落申报,坚持“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系统推进,批次公示”。注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近年来共争取中央资金9.25亿元、省本级安排3.4亿元用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引导各地建立政府奖补、产权人自筹、社会资本参与等多元化的保护资金筹措机制。
目前,全省传统村落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已有50余片历史文化街区完成或正在进行修复利用,千余栋历史建筑完成了保护性修缮。
党旗领航
统筹更新改造
保护历史文化、守护城市记忆,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城市更新的任务之一。近年来,江西省结合部省共建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建设、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城市更新等工作,推动转变建设理念,正确处理城乡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关系,将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让城乡既有“烟火气”,也有“安全网”,更有“故乡情”。
吉安市吉州区钓源村在传统村落升级改造过程中,成立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一起上,3个月内完成古建筑收储、土地征收等工作。永新县推行“针灸式”“渐进式”改造,平衡城市与自然,恢复城市传统肌理,围绕群众需求开展更新行动,共修缮建筑700余栋,推进8个片区共60余万平方米更新改造,惠及群众1.27万户。上饶市婺源县通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打造精品古宅民宿600余家,吸引游客百万余人。
一直以来,江西省坚持“保护第一、修旧如旧”,促进建筑形态与发展业态有机衔接,不断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从“活起来”向“火起来”发展,让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在传统村落中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让村民有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带动12.5万传统村落村民原地就业,吸引1800余名“新乡贤”回乡,引入5000余名“新村民”进村。今年1月,抚州市在流坑村举办了“江西古村跑”活动,活动当天直播超1000万人在线观看,体育、艺术与乡村的结合激活了各类资源,也激发了流坑村的发展潜能。
新时代新征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江西省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讲好江西故事,统筹城乡建设,赓续历史文脉,在江西这片古朴而厚重的土地上,奏响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红色乐章。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