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综合> 正文

理性的建筑美学 —— 武汉长江中心文瑞阁设计团队采访

2024-05-17 11:47:11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陈凯文责任编辑:xmt02

随着城市不断向上发展,超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天际线的地标,成为人们对城市的记忆点。位于武汉长江东岸的长江中心文瑞阁,是一座高度达300米的超高层公寓、写字楼项目,因其理性创新和高技术难点的设计,该项目荣获了2021年READR全球地产设计铂金奖,成为构成武汉长江沿江天际线的重要建筑之一。

理性的建筑美学 —— 武汉长江中心文瑞阁设计团队采访

该项目由国内著名的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主创设计师吕淼先生及其团队在对建筑整体形象设计上采用了理性极简的设计手法,使其优雅地融入武汉长江的起伏天际线之中。采访中,吕淼先生也多次表达了他的建筑设计理念,他认为应该以一种理性的冷静思考面对不同建筑设计类型,强调技术与创意的高度结合。在设计实践中,他的确也是摒弃了大量装饰主义手法,采用了与建筑本身需求高度结合的明快设计手法。这种思考逻辑所呈现的设计作品,表现出极简而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长江沿江天际线的一道亮丽风景。

理性的建筑美学 —— 武汉长江中心文瑞阁设计团队采访

目前,长江中心文瑞阁项目的B4地块已经封顶, B2地块的300米高塔也已经通过了方案审批。按照设计建成的这两座超高层塔楼呈现出简约的形式风格,其外立面按照精确的模数分隔为若干网格,从对岸远眺,这些网格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网格并非仅仅是装饰性手法,而是遵循着形式功能统一的原则进行设计。在具体设计上,水平分隔线被设计成50米的建筑避难层通风百叶,将300米高的建筑分成6段,而垂直方向的网格则为建筑的空调系统,这样的设计手法,以最直接的方式解决了避难层设备、避难区与大气连通的需要,以及空调系统的通风需求,外立面完美的解决了所有通风需求;而且通过精准的模数划分,使得建筑整体比例十分均衡,为进一步的细节设计提供了完美的形体基础;相比之下,当今众多超高层建筑采用扭曲、体块切分等手法,这些形式语言大多同建筑本身的功能相关性极小,主要是从外观比例出发的思考,完全从外观出发的设计经常会同内部功能有冲突,甚至出现不合理的结构机电系统。由吕淼先生带领团队设计的该项目是设计师关于形式、功能关系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成为行业内的又一次典范。吕淼先生的设计深受包豪斯学派的设计哲学影响,一直在探索建筑形式同内在功能的高度统一,对于时尚的建筑潮流他认为应该持谨慎的态度,建筑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而不是追随短期的风潮。他表示在超高层领域,好的形式逻辑能带来合理的技术建造,进而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实践也证明,吕淼先生所设计的建筑不仅实现了外观形式的独特创新,而且在建筑设计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方面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设计师可以做到的,他所设计的建筑还包括上海前滩31文化综合体、济南万科望岳中心、沈阳三台子万象汇等。

理性的建筑美学 —— 武汉长江中心文瑞阁设计团队采访

要实现完美的建筑形体比例,还需要大量的细节设计。设计团队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建筑形体构建在计算机模型和实体模型中的反复推敲研究过程,如,在竖向线条粗细、细节形式、转角变化等方面,吕淼先生带领团队进行了多达十余稿的反复比选,让立面线条在不同观赏角度上都实现最优的效果;竖线条的断面设计,使得在近人尺度上外立面依旧能够呈现丰富的细节,这让建筑的品质感显著提升。此外,在这个项目设计中,首层大堂以及商业部延续了塔楼整体设计语言,采用大尺度呈角度切割的石材线条与塔楼网格精准对位,雨棚大模数与网格对位,小的幕墙分隔与立面玻璃划分完全一致。整个建筑遍布这种严谨的对位关系,这种秩序感带来了一种理性的美。建筑师以工艺品的要求设计宏大尺度的建筑,给人内心带来强烈的震撼。因此入口雨棚虽然轻薄,但却实现了大尺度出挑,吕淼先生通过剖面耐心地向我们讲解了结构和排水之间巧妙的关联设计。通常雨棚的排水沟被设计在靠近建筑一侧,然而这里是出挑钢梁截面最大的位置,这就造成了有组织排水雨棚会非常笨重。本项目的排水沟被安排在雨棚中部,避开大尺度结构梁从而实现轻薄且大尺度出挑的雨棚效果。雨棚上方的外立面布满了首层大堂所需的空调通风以及排风百叶,以非常巧妙的方式隐藏了所有设备,从而实现首层大堂完全通透方正的空间效果,因其独特创新的实用性设计,不仅大大提高了商务区的核心竞争力,也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因此荣获2021年READR全球地产设计铂金奖,该奖项由REARD锐地星设计创始于2015年,致力于发掘中国最优秀的设计,发现设计的真正灵魂,其影响力遍及全球,被称为“走向世界的前沿类地产设计大奖”。采访中,吕淼先生也不断强调创意必须有强力的技术手段作为保证,否则设计会大大走样,让建筑沦为平庸;通过大量有创意的技术工作,才能让好的设计以完美的姿态呈现。

理性的建筑美学 —— 武汉长江中心文瑞阁设计团队采访

走进建筑大堂,淡雅的建筑风格凸显了所有柱子与幕墙模数、电梯厅之间的精准对位关系。内部装修也非常自然的延续了这种模数关系,让理性的建筑之美由外而内的遍布这个建筑。作为超高层建筑,长江中心文瑞阁的电梯、机电系统非常复杂,因此就存在复杂的核心筒电梯同大堂、建筑整体模数对位的问题。对此,吕淼先生的设计方法是形式逻辑,优先确立轴线对位的电梯厅位置,然后通过技术手段整合核心筒内复杂的机电系统,进一步践行形式、功能完美统一的设计理念。最后塔楼内各个房间的开窗位置与竖向幕墙分隔都与房间功能相适应,外观呈现严谨的模数关系,内部使用功能完美适配甚至延续了整体模数关系,让建筑实现了内外一致的美学特性。这样的建筑设计体现了建筑设计团队与室内设计师深入配合,最终才实现了这极为精品的设计。

理性的建筑美学 —— 武汉长江中心文瑞阁设计团队采访

长江中心文瑞阁项目展示了极简且精致的建筑美学,体现了形式和功能的高度统一。吕淼先生表示,相较于标新立异的建筑,理性建筑之美可能更加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希望这座矗立在长江沿岸的超高层建筑能让理性美学深入人心,让浮躁的设计风潮逐渐褪色。(作者:陈凯文)

理性的建筑美学 —— 武汉长江中心文瑞阁设计团队采访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