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城市建设> 正文

监理行业发展困境剖析与破局路径探索

2025-09-10 15:10:57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佚名责任编辑:xmt02

  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建筑行业推行监理制度以来,历经近35年发展,监理队伍已成长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力量。然而近年来,受建设工程总量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监理行业陷入发展停滞、举步维艰的困境。本文结合实际调研,深入分析行业现存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破局建议,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监理行业现存核心困境

  (一)外部环境制约

  1. 监理取费低且合同不规范:以内蒙古为例,多数国有投资项目监理费率仅约0.4一1.0%,且合同常约定“服务期自开工至竣工含保修期”,未明确具体工期,甲方借此规避延期监理费支付。

  2. 监理费支付缺乏保障:绝大多数国有投资项目以“财政拨付工程款按比例支付”为由拖延监理费,部分项目竣工后仍未结清费用。

  3. 额外成本转嫁与招标壁垒:建设方将本应自行承担的招标代理费(无论项目大小均按1万元收取)转嫁给监理方;招标时故意设置高门槛,如乙级资质可满足却要求甲级,或通过地方保护主义排斥外地监理企业。

  4. 项目资源大幅缩减:依据国务院2024年关于部分省市不得新增建设项目的文件,内蒙古近两年来国有投资项目锐减,仅存老旧小区改造、学校维护等小型工程,监理企业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5. 监管政策加重企业负担:部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每1万平方米建筑配置1名总监、1名专业监理工程师及1名监理员,以此类推每增加1万平米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各增加1人,且总监仅能在一县区兼任2个项目,远超监理规范中“可兼任3个项目”的规定,人力成本显著增加;应急、人劳部门将监理公司等同于建筑企业,在安全事故处罚中过度追责。

  6. 行业生态扭曲与费用拖欠:部分开发商推行“开发、施工、监理三位一体”模式,一套管理人员兼任多职,监理公正性无从保障;开发商及政府部门常以商铺、住宅抵顶监理费,甚至仅支付合同价50%-80%的费用,企业难以保障职工工资发放。

  (二)内部管理短板

  1. 人员队伍不稳定且专业能力不足:监理人员流动性大、阶段性用工多,专业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人员对新型施工技术、规范标准掌握滞后,存在识图误差、数据计算错误等基础问题,甚至将监理工作视为“陪衬”。

  2. 责任意识淡薄与履职不到位:部分监理人员巡检走过场,对隐蔽工程验收不细致,关键工序旁站缺失,面对施工违规时因怕得罪人而不予制止或上报,导致安全质量隐患留存。

  3. 工作流程不规范:监理日志存在滞后补填、记录潦草、关键数据缺失等问题;材料进场检验未按流程核对资质与报告,对抽检报告真实性缺乏甄别能力;部分项目未执行“先验收后施工”程序。

  4. 沟通协同效率低下:与建设方、施工方沟通时未清晰传递监理要求,发现问题后未跟踪闭环,导致同一问题反复出现,加深监理方“失职失责”的负面印象。

  二、监理行业破局发展的关键路径

  1. 规范市场环境,保障企业权益:建设主管部门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严格审核监理合同中的工期、最低监理费限价及支付时间,纠正不合理条款;加大对监理费拖欠问题的监管力度,督促甲方按时足额支付。

  2. 优化政策扶持,打破行业壁垒:政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取消招标中的过高资质门槛与地方保护主义,推动监理企业公平竞争;合理调整监理人员配置标准,允许总监在精力充沛的前提下兼任3-4个1万平方米左右的项目,降低企业人力成本。

  3. 强化监管执法,整治行业乱象:建设主管部门严厉打击“开发、施工、监理三位一体”模式,发现一起从严处罚一起;明确监理公司第三方中介机构定位,规范应急、人劳等部门的事故处罚标准,避免过度追责。

  4. 规范化债方式,减轻企业压力:政府部门在监理企业化债过程中,按实际欠款足额支付,杜绝大幅度压缩支付比例的行为,保障企业正常运营资金。

  5. 加强人员建设,提升专业素养:建立“岗前培训+季度考核+年度进修”机制,强制监理人员学习最新规范与技术,考核不合格者暂停上岗;推行师徒带教制度,由资深监理培养新人员的现场实操与问题判断能力。

  6. 压实岗位责任,强化过程管控:明确各岗位监理职责清单,将质量安全管控要点纳入绩效考核,对失职导致事故者执行一票否决并追责;实行巡检签到+影像留证制度,确保关键工序验收可追溯。

  7. 推动流程标准化与数字化:制定标准化监理手册,规范日志填写、材料检验、验收等流程模板,定期抽查监理资料并督促整改;引入数字化管理工具,通过工作群实时上传验收数据与整改情况,实现“发现问题-下达通知-跟踪整改-闭环销号”全流程线上管控。

  8. 提升协同效率,改善行业形象:每月组织三方协调会,提前沟通施工计划与监理重点;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与时限,监理人员每日跟进进度,确保问题件件有回应,重塑监理行业“防患于未然”的专业价值。

  综上所述,监理行业虽面临内外多重困境,但只要坚定发展信念,在政策引导与行业自律的双重作用下,通过规范市场环境、强化内部管理、推动数字化转型,定能突破发展瓶颈,重塑工程质量安全屏障,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霍怡冰、霍文表

  1、霍怡冰,女,汉族,1992年7月生,籍贯山西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

  2010年9月-2013年6月,就读与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专科

  2013年9月-2016年12月,高等自学本科,就读于天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士学位

  2017年至今在内蒙古科利京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任招标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等职。

  2、霍文表:男,汉族,1964年2月生,籍贯山西省山阴县,中共党员大学学历。

  1986年7月在巴彦淖尔市房管局参加工作。

  1988年8月至1991年7月在天津市国土资源管理学院专科,工民建专业毕业

  1995年7月至1997年7月在天津大学函授本科,专业工民建。

  1986年7月至2005年6月在巴彦评尔市房管局工程科工作,先后担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付高级工程师、付主任、主任等职。

  2005年7月至2012年2月在巴彦淖尔市城市新区建设办公室工程科工作,先后任工程科长、付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

  2012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巴彦淖尔市双河区管委会工程科工作,先后任工程科长、付高级土程师、总工程师等职。

  2018年10月至2024年2月在巴彦淖尔市城市新区发展中心工作,先后任工会主席、正高级工程师等职。

  2024年3月至今在内蒙古科利京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任总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职。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