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中国化学十一化建化工机械设备制造厂(以下简称“化机厂”)正式启动自动焊设备集中管理专项行动。以“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为抓手,对现有24台管道自动焊机、6台数控管道高速坡口机、5台管道高效切割带锯床、3台全位置自动焊接机等核心设备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梳理,为保障辽宁北方华锦项目、印尼巨港PUSRI-IIIB项目等重点工程高效推进注入强劲动能。
破局分散管理:从“各自为战”到“集中统筹”
近年来,随着化机厂参建的国内外项目不断增多,自动焊设备作为管道焊接和坡口加工等关键工序的核心工具,需求量大幅上升。然而,以往以“项目属地分散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导致部分设备因频繁跨项目调拨,出现“闲置浪费、维护滞后、效率低下”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度和设备的寿命。为解决这一难题,化机厂以“集中管理、精准调度、长效运维”为目标,于9月初全面启动自动焊设备的集中管理计划。除一线项目上在用设备外,其余设备均已转移至开封基地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台账动态更新与数据分析,精准掌握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与健康水平,科学制定维护保养计划,避免“带病运行”和“过度维修”,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综合运营成本。这一举措标志着化机厂在设备管理模式的“集约化、标准化”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由“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
从“旧仓”到“智仓”:全流程规范管理赋能设备焕新
此次集中管理并非简单的“设备搬家”,而是围绕“延长寿命、快速响应、精准管控”三大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精细化的改造:(一)环境焕新,筑牢设备“防护网”。针对原废旧仓库地面杂乱、储存能力受限等问题,基地团队对库房进行全面改造,并根据设备类型划分“完好区、备用区、维修区”等功能分区,彻底解决了此前设备露天堆放或混乱存放导致的锈蚀、零部件丢失等问题。(二)数字赋能,实现设备“秒级定位”。每台设备都被赋予唯一的资产编号,通过“编号+位置”双重标识,实现快速出库;电子台账实时记录设备型号、购入时间、维护记录、当前状态(在用/备用/维修)及所属项目等信息。(三)标识清晰,强化责任“可追溯”。设备机身统一粘贴固定资产标识卡,内容包括设备所属单位、资产编号、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责任人及联系方式,不仅便于项目部现场核对设备归属,还通过“责任到人”的机制强化了操作与维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从源头上减少人为损耗。
多项目协同提速:让“闲置设备”变“应急利器”
化机厂通过集中管理,让原本分散闲置的设备被重新盘活。对短期内无项目需求的设备进行统一维护、封存管理,必要时可快速启用,减少重复采购。同时,探索设备租赁、内部调剂等灵活使用机制,提升资产周转率,推动从“重资产持有”向“轻资产运营”转型,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开封基地库房已建立“动态调度机制”,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排期,提前预判设备需求,将备用设备提前调运至项目现场;针对突发设备故障,快速调配同型号的备用设备,并依托集中维护团队提供应急维修支持,将设备故障停机时间缩短,实现“设备资源最大利用、项目需求快速响应”。
从“分散低效”到“集中高效”,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支撑”,化机厂正以设备集中管理为契机,推动物资、工具、工装等其他生产要素的集约化管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精益管理模式”。通过制度化、标准化、数字化手段,持续提升专业公司运营效率,打造“反应更快、成本更低、质量更稳”的核心竞争力。(侯晗梦)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