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上海陆家嘴天际线繁华依旧,车水马龙间,一场静默的革命正在金茂大厦悄然展开。这座建成27年、高达420米的摩天大楼,正面临中国超高层建筑普遍存在的“20年维保周期”挑战。原装的建筑维护设备已达设计寿命,钢丝绳磨损率超警戒值,急需一场“大手术”来重焕生机。
但传统改造方案需拆除井道结构,不仅施工难度大,预估费用超千万元,还会严重影响大厦正常运营,每一分钟停业都意味着巨大经济损失。这一难题如巨石般压在众多超高层建筑管理者心头。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项被业内视为“高空心脏手术”的工程仅用98天便宣告完成,比原计划缩短数十天,且未对大厦运营造成丝毫影响。这一成果归功于上海普英特高层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谢芳程带领运维团队研发的侧置起升系统与非标抗拔力底架技术,该项目开创了国内既有超高层“零结构破坏”改造的先例。德国莱茵TÜV监测报告显示,新系统抗拔力达150kN(行业标准3倍),单次作业覆盖面积提升40%,为全球存量建筑改造提供了中国方案。
记者深知背后必有故事与技术突破,于是联系了这场革命的关键人物—谢芳程。初次见面,谢总沉稳专业的形象便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交流中,记者了解到中国城镇化进程催生了壮观的高楼森林,却也埋下隐患。据统计,预计2025年我国将有超180座200米以上建筑进入“20年维保周期”,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但传统改造方案存在三大难题:设备体积与井道不匹配、屋面结构安全载荷能力有限、人工干预频繁拖累效率。
为深入了解谢总团队如何攻克难题,记者跟随他来到施工现场。谢总亲自介绍技术细节与施工环节,指着侧置起升系统说:“传统起升机构体积大,与井道不匹配,我们经过无数次模拟试验,将其侧置,节省15%高度,解决了空间问题。”介绍非标抗拔力底架系统时,他眼神中透着自信与骄傲:“用高强锚栓系统替代传统配重方案,既提高抗拔力、减少装备的运行空间,又降低了工程成本。”
与谢总深入对话,记者了解到他独特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理念。“我们常把建筑比作生命体,BMU系统就是它的免疫系统。”这一理念催生了三大突破性创新:侧置起升机构节省高度、双锚栓系统实现高抗拔力、±180°无干预回转技术。这些创新在不破坏原结构前提下实现,为金茂项目节省数百万元改造费用。
谢总还分享了更多技术细节,智能卷扬系统杜绝钢丝绳缠绕,缩短作业时间;特别设计的高强度底架模块可抵御15级阵风。
这场技术革命的影响正以金茂大厦为圆心扩散。国内某超高层建筑已宣布采用相同技术改造;住建部正将“非破坏性改造”写入行业强制标准;该方案使超高层建筑的外墙设计寿命普遍延长10 - 15年。仲量联行评估显示,采用新技术的建筑资产保值率大幅提升,对动辄百亿的商业地产价值意义重大。
站在行业发展维度,谢总团队的创新实践具有深刻启示。当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5%,城市建设正从“造楼”转向“养楼”。金茂项目证明,存量时代竞争比的是谁维护得更聪明。
暮色中的金茂大厦依旧璀璨,最耀眼的光芒或许来自那些看不见的技术创新。中国建筑业的二次革命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发展理念的进化——从追求高度到重视可持续,从注重建设到专注运维。在这场静默的革命中,每一座获得新生的老建筑,都在诉说着中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故事。文/谢欢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