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城市建设> 正文

史超范:在混凝土与钢筋中淬炼成长

2025-10-14 17:19:54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殷睿良责任编辑:李维

  从校园到施工现场,从理论模型到混凝土框架,中交三航局印尼青山工业园区办公大楼项目技术员史超范在导师的引领下扎根一线,在现场施工的叮当声与混凝土泵车的轰鸣中,完成了从学生到技术员的蜕变。

史超范:在混凝土与钢筋中淬炼成长

  2024年7月,史超范从大连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加入中交三航局四公司,随即被派驻到印尼青山工业园区办公大楼项目。

  初到印尼青山项目时,眼前的景象让史超范既震撼又茫然——高耸的塔吊、尘土飞扬的毛坯、穿梭的工程车,与校园里精致的建筑模型形成强烈反差。在办公楼A楼首层柱施工时,导师项目总工王业强带着史超范对照图纸,检查钢筋搭接长度是否符合图集要求;浇筑前查看模板湿润度,要求班组及时喷水养护。独立负责监督施工作业后,史超范及时发现局部区域因振捣不均出现了蜂窝,便立刻联系班组凿除重浇。

  技术员不仅是“检查者”,更是“兜底人”。在办公楼主体施工阶段,史超范的工作围绕“技术先行、过程管控”展开,每天走了上万步,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问题与解决方案。在参与梁柱节点钢筋绑扎技术交底时,史超范学会用“比划+实物演示”的方式,将复杂的术语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工人们。在隐蔽工程验收阶段,史超范发现二层楼板钢筋验收时,分布筋间距设计为200毫米,但实测多处达到220毫米,责令班组及时进行整改。

  用汗水换来成长,用较真换来品质。从现场旁站到组织现场混凝土浇筑工作,从最初现场茫然无知到现在发现问题、协调劳工并组织施工,史超范的职业心态也发生了蜕变,深刻理解了“土木工程是遗憾的艺术,但技术员要全力减少遗憾”。未来,他仍将做一颗扎根一线的“螺丝钉”,在施工现场继续书写属于建设者的答卷。(通讯员:殷睿良)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