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三航局MS重点项目以高质量发展和中交集团战略落实为行动指南,通过全方位培育新质生产力,正在绘制一幅现代化港口建设的壮丽画卷。
智能装备助力项目提质增效
在MS重点项目码头面层施工区域,智能抹平机器人与抹光机器人正协同作业。前者搭载高精度激光找平系统,实现混凝土表面的自动整平与压实,将平整度误差控制在极细微范围内;后者则通过智能视觉识别系统进行二次精平处理,并能根据混凝土凝结状态自动调整施工参数,确保达到最佳表面质量。两款机器人的配合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施工质量与效率,更大幅减少了人工投入,实现了连续高效作业。
同时,在MS重点项目施工现场,搭载高压喷雾系统的无人机正在桩帽上空精准作业,细腻水雾均匀覆盖混凝土表面。MS重点项目创新采用无人机替代传统人工完成临水区域的养护作业。无人机仅需15分钟即可完成4个桩帽的养护任务,效率提升数倍,实现了养护作业的全覆盖和无死角。这项创新不仅彻底解决了高空临水作业的安全隐患,每年还可节约75%的用水量,为离岛施工背景下混凝土养护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新模式。
此外,MS重点项目还引进了智能砂浆拌合机。操作人员轻触屏幕选择配方后,设备就开始自动上料、称重、搅拌,整个过程精准而高效。采用智能拌合机后,预制构件安装的一次合格率从85%提升至98%,返工率大幅下降。每盘砂浆的配比数据都被自动记录存储,实现了质量可追溯,让质量管理有了“数字大脑”。
装配式技术赋能现场绿色施工
在MS重点项目的码头施工平台上,工人们正在快速安装装配式防护栏杆。这些标准化生产的构件通过螺栓连接,像搭积木一样简单高效。以前需要焊工现场作业,现在普通工人经过简单培训就能操作,安装速度提高了60%以上。
传统的重型围囹需要吊机配合,安装速度每天仅6-8个;而现在采用的轻型装配式工装,每天可完成14-16个夹桩作业,效率提升一倍多。这种柔性连接设计还能适应桩身的微小晃动,更加安全可靠。
“我们不仅在算经济账,更在算生态账。”项目负责人陈宣东表示,“通过智能化、装配化技术的应用,我们减少了材料浪费,降低了能源消耗,实现了绿色施工。也让我们赢得了行业主管部门等的广泛好评,也为持续推动码头施工工艺进步提供了有益经验。”
未来,中交三航局MS重点项目将持续推进智能建造与数字化深度融合,拓展智能装备应用场景,开展工艺工法攻关;全面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同时建立常态化技术培训体系,培育专业化质量管理队伍,通过技术、理念创新不断驱动项目高质量建设。
通讯员:郭洛涵、王一川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