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三航局杭甬运河新坝二线船闸工程项目总工张章龙扎根工程一线,以 “标准” 为笔、以 “规范” 为墨,在工程建设的宏大画卷上精心勾勒、细致描摹,交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质量答卷。
严守标准,筑牢质量管理防线
2023年6月,张章龙肩负使命,调入杭甬运河新坝二线船闸工程担任项目总工。多年的水工项目经验,让他对船闸工程的复杂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专业交叉多、施工组织难,每一处细节都关乎着整个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初到项目,他便一头扎进各专业施工图纸中,日夜钻研,不放过任何一个关键环节。凭借着这份专注与执着,他迅速掌握了工程的脉络,成为工程质量的“守护者”。他严格遵循行业法规与技术标准,带领团队一丝不苟地执行全套质量管理制度。从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到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过程监控,再到成品的最终验收,他将质量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保障产品合格率达到100%,为工程的质量安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同时,作为团队能力的“赋能者”,张章龙深知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他聚焦质量管控,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精准判断项目中潜在的风险,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以“抓质量、保安全”为核心,他推动项目管理体系高效运转,让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明确自己对应的职责和目标,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
此外,他还积极鼓励团队成员参与质量改进与技术创新,牵头申报中国建筑业协会QC小组,围绕船闸耐久性提升、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等重点内容,组织技术力量优化方案、开展专家评审。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功破解多项管控难题,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驱动,质量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在严守标准筑牢质量管理防线的同时,张章龙并未停止探索的脚步。扎根技术一线二十余载,他对技术创新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他坚信,技术创新是推动工程质量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在提高大体积混凝土外观质量与耐久性的难题面前,张章龙没有退缩。他依托多年实战经验,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在办公室和施工现场,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成功研发出船闸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及相关新型掺合料。这一成果不仅获得了多项国家技术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更为工程品质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继续主持开展船闸大体积混凝土耐久性施工技术攻关与新材料的应用研究。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得专利10余项。
精益求精,雕琢品质工程典范
中交三航局杭甬运河新坝二线船闸闸室护面钢板采用3+7毫米复合钢板,这是提升船闸运营耐久性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然而,该钢板采取分块拼装焊接、整体吊装工艺后,安装完成后焊缝痕迹明显、外观质量缺陷突出的问题成为了项目推进的“拦路虎”。如何实现护面钢板整体光泽度达标、保障工程顺利验收,成为了摆在张章龙面前的一道难题。
面对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的高要求,张章龙没有丝毫犹豫,他坚持“典型施工、样板引路”的策略,带领项目团队在样板段试验中不断探索。从喷砂原料的精心选型,到基面处理的细致入微;从压力速度参数的精准控制,到喷砂角度与距离的反复调整,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把关,每一个细节他都精益求精。
在他的精心指导下,项目团队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终于突破了技术瓶颈:护面钢板的外观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整体光泽度达到了高标准的要求,赢得了业主和监理的一致好评。这一成果不仅为后续大面积喷涂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更为项目的顺利验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张章龙以求真、求细、求精的工作态度,践行着质量管控的初心与使命。他将心血毫无保留地倾注于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之中,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工程人的工匠精神与责任担当。他就像一面旗帜,在行业质量创新的道路上高高飘扬,引领着更多的工程人向着更高的质量目标奋勇前行。
通讯员:程利、方铖豪、黄沛怡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