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城市建设> 正文

“90后”项目经理的硬仗与柔情

2025-10-21 11:25:30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 牛洋洋责任编辑:刘欣

  清晨七点,广昆高速上的车流已开始轰鸣。中交一航局城交公司平南项目部经理王宁站在临时封闭的车道旁,抬头望向正在吊装的钢箱梁——这一榀长50米、重达百吨的“钢铁巨龙”,要在不影响高速通行的前提下,精准架设在两座匝道桥之间。 “吊装误差必须控制在毫米级,就像做心脏搭桥手术,不能有任何抖动。”这位90后项目“当家人”语气平静,心里却绷着一根弦。这是百色北环高速控制性节点,也是他职业生涯中压力最大的一仗。“我们没有试错的资格”。

“90后”项目经理的硬仗与柔情

  那满枢纽互通是百色北环高速项目的起点,需要横跨昼夜车流不断的广昆高速。施工只能在夜间分段进行,每次封闭不到4小时。钢箱梁吊装前,王宁带着团队反复推演:吊装角度差一度、焊接温度差几摄氏度,都可能埋下隐患。有人提议“按经验来”,他直接翻出数据,拒绝凑合:“下面每分钟过几十辆车,我们掉颗螺丝都可能酿成大事故。” 那段时间,他给每榀钢箱梁建了“身份证”,从吊装时序到焊缝检测,全部细化到分钟。最后一榀梁吊装时,他盯着测量仪一动不动,直到对讲机里传来“误差2毫米,符合要求”的声音,他才抹了把汗笑了。“管理不是坐办公室,是泡在尘土里”。

“90后”项目经理的硬仗与柔情

  项目部的年轻人常说,找王宁得去工地“挖”。十万方土石方开挖时,运输通道被交叉施工堵死,他带着安全帽徒步勘测,手绘出一张“土石方作战图”,用不同颜色标出各队作业区和临时便道。 “你看,这里挖机转身都困难,我们得把B队的路线绕到南侧。”他蹲在泥地里比划,司机们围成一圈听调度。有同事感慨:“他就像个交通医生,哪儿堵了立马开方子。”手绘的“作战图”立刻变成了各队的行动指南。就这样,一次潜在的停工危机,在泥地里被化解于无形。王宁常说:“有的时候,办公室里再好的计划,不及现场一脚的泥巴。”谈判桌下的“共赢逻辑”。

  2024年,王宁成了业主口中的“谈判达人”。原来,百色项目新增涉铁桥梁预制任务时,他不仅拿出技术方案,还主动算了一笔账:“如果改用装配式施工,能帮你们省下20天工期。” 这种“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的习惯,让团队接连在平南高速、广昆高速改扩建等项目中拿到新合同。一位业主单位负责人说:“和他谈事不累,他总能在矛盾里找到双方都赢的点。”作为一名党员,王宁时刻不忘提升政治高度,考虑问题不仅仅局限于自身项目部,反而在市场开拓中更顺畅。12年,一场持续发力的马拉松。

“90后”项目经理的硬仗与柔情

  2013年,王宁从兰州交通大学毕业,成为一线施工员。在2020年至2025年五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相继完成了平南高速、石埠改扩建、百色北环高速及那满改扩建四个重大项目的施工建设任务,所有项目均如期实现交工通车,创造了平南高速提前半年通车、石埠改扩建2个月时间完成项目总工程量的一半,治塘右江特大桥提前合龙等纪录,为企业赢得良好市场声誉,并且项目效益均超出标后预算,做到价值创造的效益最大化。 但最让他自豪的不是速度,而是团队中年轻人的成长。每次技术交底会,他总会多问一句:“谁有不同思路?”一名刚入职的技术员说:“王经理不怕我们质疑,他说吵架比出事好。”于是,项目团队形成了很好的讨论切磋氛围。

  北环高速通车后,掌声还没散去,王宁又带着团队奔赴新项目。吊装钢箱梁的那个清晨,有实习生问他怕不怕失败,他指向前方刚刚贯通的桥面:“路是往前铺的,人也是。”(中交一航局 / 牛洋洋)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