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传统建筑文化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有着别样的中国文化内涵,其艺术价值也尤具特色。而在信息时代,面对快节奏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日益变化的时代环境下找寻心灵的安慰与归宿。传统建筑富含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不仅如此,传统建筑文化在教育领域也具备特殊的价值,如将传统建筑文化应用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并将其与审美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如何充分发挥传统建筑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内在素养的综合发展,使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实事求是的精神得到培养,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发挥传统建筑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需创建基于传统建筑文化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将传统建筑文化转化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可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及文化内涵。教师除了在思政教育课堂加大传统建筑文化资源的挖掘及利用力度外,应深入剖析其文化精髓,随后,使其创新性地转化为课堂教学新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建筑文化中,古代匠人以巧思进行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此类建筑有许多,如天津市蓟州区的建筑文化遗产观音阁,千年来经历了28次大地震,即便面对7、8级的地震,该建筑特有的辽代木构设计,也使得建筑历经千年依然稳如泰山。正是这种工匠精神,赋予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魅力,其蕴含的传统建筑文化,在思政教育领域同样具备育人作用。教师可深挖此类传统建筑文化元素,通过讲好中国传统建筑故事,促进传统建筑文化引领当代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同时,以古代匠人们的匠心精神培养学生积极担当大国复兴与创新的社会责任,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专门邀请传统建筑传承人走进课堂,以专题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基于传统建筑文化的思政教育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与传统建筑传承人进一步交流,提升思政教育课堂内容的丰富度与趣味性,有序落实思政教育。另外,教师还可建立基于传统建筑文化的课外教学模式。通过拓宽思政教育教学空间,借助传统建筑工作坊、博物馆、传统建筑文化艺术展馆等场所的现场教学,帮助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发挥传统建筑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应建立传统建筑文化主题的常态化社会实践活动。一是组织开展传统建筑文化主题的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例如,当地特色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为主题,反思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举措与问题,确立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并建立学校、企业、政府部门协同合作的地方特色传统建筑文化的思政教育基地,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与“家乡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系列的社会实践调查、微电影拍摄等活动。在世界建筑领域,人们称中国古代建筑最古、最长寿、最有新生力,“人定胜天”的精神内涵也被众多古建筑的设计及建造者发挥地淋漓尽致。教师组织开展传统建筑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时,需以引导学生以当代设计的视角来剖析传统建筑文化的新内涵,将中国传统建筑史与匠人营国的精神内涵融入学生的专业学习。二是开展多样性的传统建筑文化推广与传播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参与社区的传统建筑维护、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公益劳动和主题讲座等活动。同时,倡导学生担任志愿者,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贡献力量,促使学生在参与此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更加了解传统建筑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裴宇晶 作者系南京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兼职导师、思政工作助理研究员)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