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基于宋画的园林景观在城市中的设计应用

2025-05-27 15:34:42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庞玉展责任编辑:xmt01

  宋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其以细腻的笔触、严谨的构图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宋代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底蕴。园林景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绘画艺术一脉相承。将宋画元素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能为现代园林景观赋予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通过对宋画中园林景观元素的挖掘与提炼,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造出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特色的园林景观空间。

  一、宋画的艺术特征

  (一)构图严谨,注重意境营造

  宋画在构图上极为讲究,无论是全景式构图的雄浑壮阔,还是边角式构图的简洁空灵,都以独特的画面布局营造出深远的意境。画家们通过巧妙安排山石、树木、建筑、人物等元素,使画面虚实相生、疏密得当,引导观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共鸣。例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采用全景式构图,巨峰高耸,瀑布飞泻,山脚下商旅队伍缓缓前行,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人类活动的和谐,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意境。

  (二)笔墨精妙,追求写实与写意的统一

  宋代画家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真实描绘,同时又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画家们运用精湛的笔墨技法,通过线条的粗细、轻重、缓急和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生动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形态和神韵。如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细腻地描绘出锦鸡的羽毛、芙蓉花的姿态,笔墨工整细腻,却又不失灵动之气,体现了写实与写意的完美结合。

  二、宋画与园林景观的内在联系

  (一)共同的美学追求

  宋画和园林景观都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之美,强调对自然景观的模仿和提炼。画家通过笔墨再现自然山水的神韵,园林设计师则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手法营造出自然和谐的园林空间。同时,二者都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空间布局、景物搭配和氛围渲染,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使观者在欣赏画作或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超越视觉的精神享受。

  (二)空间营造的相似性

  宋画中的空间表现手法与园林景观的空间营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画家运用远近、高低、疏密等关系来构建画面空间,营造出层次感和纵深感;园林设计师则通过巧妙设置路径、分隔空间、布置景观点等方式,创造出丰富多变的园林空间序列。例如,在园林中通过曲径通幽的小径、高低错落的假山、虚实相间的围墙,营造出“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这与宋画中通过构图营造的空间变化如出一辙。

  三、宋画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方法

  (一)构图元素的应用

  借鉴宋画的构图形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宋画中的全景式构图,打造气势恢宏的园林景观,如大型山水园林,通过堆叠高大的假山、开凿广阔的水面,配合丰富的植物配置和建筑点缀,展现出园林的整体风貌;也可运用边角式构图,在较小的园林空间或局部景观设计中,以简洁的景物布置,营造出空灵、含蓄的意境。

  运用虚实相生的构图手法,在园林中,通过设置漏窗、月洞门、竹林等元素,形成虚实相间的景观效果。漏窗和月洞门可以使视线在不同空间之间相互渗透,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趣味性;竹林的疏密变化则在空间上营造出虚实对比,体现宋画中“计白当黑”的构图理念。

  (二)笔墨元素的借鉴

  线条的运用,园林中的路径、水岸线、建筑轮廓线等都可以借鉴宋画中线条的表现形式。例如,蜿蜒曲折的园路线条可以模仿宋画中灵动飘逸的曲线,给人以柔和、流畅的感觉;建筑的飞檐翘角则可通过简洁有力的线条,展现出优雅的姿态,体现宋画线条的刚柔并济之美。

  色彩与质感的表现,参考宋画中淡雅的色彩风格,园林景观中的建筑、小品等可以采用素净的色调,如白色、灰色、黑色等,营造出宁静、古朴的氛围。同时,注重材料的质感表现,如运用粗糙的石材表现山石的厚重,细腻的木材展现建筑的温润,使园林景观具有宋画般的质感和韵味。

  四、结论

  宋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造园理念、艺术手法和美学特征,与园林景观有着深厚的内在联系。将宋画元素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借鉴其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的特色,能够为园林景观注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基于宋画的园林景观应用研究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园林景观的需求。

  (作者:庞玉展 作者单位: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