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非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与实践

2025-05-27 15:37:03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代娟责任编辑:xmt01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而非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更是促进传统工艺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够赋予建筑以独特的文化内涵,还能让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通过将非遗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我们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推动了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非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让传统与现代在建筑中完美交融,共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城市风貌。

  历史之韵:建筑非遗的文化内涵

  建筑非遗文化,作为人类文明长河中闪耀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独特的精神标识。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木结构建筑的营造艺术尤为突出。它是以木材为基础,利用榫卯技术连接木制构件,并通过模数制来规划尺寸,从而形成了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标志性体系。从宫殿庙宇到普通民居,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遍布华夏大地,如北京故宫、山西平遥古城、安徽西递宏村等,它们不仅是建筑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朝代的更迭、社会的变迁。传统的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蕴含着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而且它们还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这些建筑作品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历程,它们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文化交流的丰富性。这些建筑不仅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们还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亲身体验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能让我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

  融合之美:建筑设计的创新源泉

  在当今建筑设计领域,将非遗文化融入其中,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它不仅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灵感和活力,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创新。在全球化影响下,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即将面临消失。将非遗文化融入建筑设计,为文化遗产提供新的传承方式。设计师在历史街区改造中运用传统木结构技艺修缮重建建筑,保留榫卯结构和布局,恢复历史风貌,延续古老技艺。这些建筑成为活的文化教材,让后人直观感受传统技艺魅力,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生根。例如,苏州博物馆新馆,新馆在设计上并没有直接复制传统建筑的形式,而是汲取了江南水乡建筑的空间精髓。通过精心规划和布局的错落有致的院落组合,以及巧妙构思和设计的水景,结合对传统建筑材料和元素的现代诠释和运用,成功营造出了一个充满江南园林意境的文化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不仅深刻体现了苏州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且巧妙地展现了现代建筑风格的简洁与精致。这样的设计不仅令人赞叹,也成为了建筑设计领域中的一部经典之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设计灵感和经验。

  实践之行:建筑非遗的元素运用

  在建筑设计领域,众多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建筑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创新活力。这些案例不仅为建筑增添了文化底蕴,更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设计师们通过巧妙的构思与精湛的工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与现代建筑理念完美融合在一起。他们不仅借鉴了传统建筑中的图案与纹饰,还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对这些元素进行了重新诠释,从而赋予了建筑全新的视觉美感。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们还运用了传统建筑材料与技艺,例如砖雕、木雕、石雕等,这些技艺的运用充分展现了传统工艺的独特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非遗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灵活运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建筑的内涵与表现力,同时也让非遗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此外,这些成功的案例不仅为其他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还有效地推动了非遗文化在更广泛范围内的传承与发展,为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未来之光:建筑非遗的保护传承

  建筑非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与实践,为我们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成果不仅体现在建筑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上,更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对建筑文化内涵和审美要求的日益提升,建筑非遗文化将在建筑设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未来的建筑设计领域,我们将会见证到更加深入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设计师们将不遗余力地深入挖掘和研究建筑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致力于将这些珍贵的非遗元素和传统技艺巧妙地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之中。这是为了创造出一系列既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又充满时代精神的建筑作品,让建筑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和创新的展示窗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建筑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应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对建筑非遗文化进行详尽的记录和保存,这不仅有助于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还能够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使用新型环保材料,能满足现代建筑的功能和舒适需求,并在设计中展现建筑非遗文化的特色,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未来建筑设计将充满活力和创新,探索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符合现代审美和功能需求的建筑。

  建筑非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与实践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业。它不仅让我们的建筑更加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更多的设计师能够积极参与到这一领域中来,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建筑设计与非遗文化的深度融合,让建筑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我们的城市和生活增添更多的文化魅力。

  作者代娟系渭南师范学院讲师 ;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课题“渭南市大中小学‘美育+思政’融合发展研究”(SGH24Y2335);渭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OBE理念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G202345);渭南市2024年度基础教育科研专项课题“大中小学‘美育思政+’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WNYBKT202436)的阶段性成果)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