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青波跃动书新篇 妙笔勾勒飞虹梦——安徽建工水利匠心打造泾青高速二分部建设纪实

2025-07-01 10:47:09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钟 和责任编辑:xmt02

  近日,在皖南群山间,由安徽建工水利匠心打造的泾青高速二分部建设工程迎来关键节点。全长12.6公里的路基、桥梁等主体工程顺利完工,标志着该标段建设任务即将圆满收官,为泾青高速全线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青波跃动书新篇 妙笔勾勒飞虹梦——安徽建工水利匠心打造泾青高速二分部建设纪实

  山水裁云成大道 长虹飞架贯乾坤

  在桃花潭畔,当地村民满怀憧憬:“等家门口的高速通了,去合肥、南京方便了,外地游客来桃花潭也快了,咱的土特产就能卖得更远啦!”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沿线群众对泾青高速通车的热切期盼。

  这条承载着希望的高速公路,正是宣城至东至高速公路泾县至青阳界段。远眺这条贯穿皖南山水的交通动脉,宛如一条蓄势待发的钢铁巨龙,蜿蜒穿梭于层峦叠嶂之间,横跨江河溪流之上。它打破了地理阻隔,让曾经交通不便的偏远之地紧密相连,不仅串联起沿线秀美的自然风光,更将成为激活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交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该段项目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恰如一条灵动的丝带,穿梭于泾县黄村镇、桃花潭镇等乡镇的青山绿水间。其中,泾青高速二分部虽只是全线的一段,但地形复杂、地貌多变,在打通皖南东西向通道中肩负重任。

  战洪斗暑破重嶂 踏浪穿云拓天路

  全长2002米的青弋江特大桥,是项目“头号难关”。该桥横跨青弋江灌溉渠、主河道、支渠及三条交通要道,桥梁结构复杂,小箱梁、现浇箱梁、钢箱梁交错,仅桩基就达283根,施工难度在皖南地区极为罕见。

  施工过程中,水患与高温成为两大“拦路虎”。青弋江流域降雨充沛,2024年6月,皖南遭遇强降雨,陈村水库泄洪流量高达2800立方米/秒,项目多处设施面临威胁。二分部迅速启动防汛预案,班子成员带头24小时值守,党员团员全面排查隐患,采取防冲刷措施、挖断便道泄洪,并有序转移人员设备,最终实现零险情、零事故。

  去年夏季,皖南地区酷热难耐,施工现场地表温度超50℃。项目部灵活调整作业时间,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策略,积极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通过搭建遮阳棚、设置休息站、发放防暑物资等措施,兼顾施工进度与工人健康 。

  数智领航开新局 匠心淬炼铸精品

  面对青弋江特大桥复杂施工难题,二分部项目部以“四新”技术为突破,全面推进数控化、智能化建设。钢筋加工引入智能焊接机器人与数控设备,提升精度效率;混凝土拌和采用智能系统,实现配比精准调控;预应力施工运用智能张拉压浆技术,保障关键环节质量;预制梁生产严格标准化流程,确保品质达标。

  钢箱梁安装是技术攻坚重点。针对110米大跨度、跨路跨河施工难点,项目部采用支架拼装与步履式顶推法,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精准完成5700吨钢箱梁安装,较原计划提前5个多月。

  面对施工组织复杂、梁体结构多样的挑战,项目部科学编制进度计划,全面参与安徽建工集团劳动竞赛活动,通过设立多维度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激发全员动能,在全线4个标段中成绩名列前茅。

  碧水生辉融基建 青山叠翠映坦途

  在泾青高速二分部的建设征程中,环保理念如同一条灵动的生态纽带,深度融入每一个施工细节。项目部以高度的责任感,严格落实各项环保要求,将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完美交织,全力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协同发展之路。

  明确目标,筑牢生态保护基石。项目部锚定清晰且精准的环境目标体系:严格对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将施工噪声昼间控制在70dB以内,夜间控制在55dB以内;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生活、生产污水经沉淀处理后循环利用;全面落实扬尘防治“六个百分百”要求,实现施工现场扬尘达标排放;足额配备专职安全员,强化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费用提取及时、使用规范,全方位保障工程建设的生态安全底线。

  技术创新,驱动绿色施工进程。在混凝土施工中,采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提升混凝土性能的同时,有效减少水泥用量,降低能耗;综合运用覆盖、洒水、固化等先进扬尘控制技术,构建起全方位的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控网络;引入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系统,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电能,减少碳排放,点亮绿色施工之路。在施工设备选型上,项目部坚决淘汰高耗能设备与落后工艺,优先选用节能、环保型机械设备,从源头上降低施工能耗与污染排放。凭借这些创新举措,项目部成功实现安全零事故、环保零事件、工程质量全程可控的优异成绩,为皖南地区生态保护贡献了交通建设领域的智慧与力量。

  循环利用,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项目部始终秉持“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挖掘资源利用潜力。将开挖石方加工成碎石,实现废弃石方资源化利用,降低工程材料成本;引入智慧地磅收料系统,对材料实施精细化管理,使材料损耗率大幅降低。

  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显著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更有效减少了建筑垃圾产生,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为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和谐共生提供了生动范例。

  泾水扬波,青弋起舞,通衢大道必将托起区域发展新希望。在泾青高速二分部的建设工地上,建设者们以智慧为笔、以汗水为墨,在皖南的山水之间镌刻下交通强国的时代印记。从青弋江特大桥钢箱梁的顺利架设,到提前5个多月圆满完成建设任务;从“三号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到绿色施工理念的全面践行,二分部的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通建设人的责任与担当,为实现泾青高速早日通车的目标,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贡献更多的安徽建工水利力量。(钟 和)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