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住建部统计,2023年全国建筑渗漏率仍高达65%,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仅为8%—15%,数据对比刺眼。
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河南涵宇特种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建伟,立志成为领航者。他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颠覆性的“WPF纳米无机自愈合防水系统”(下称WPF系统)。
在他充满未来感的工厂里,实时跳动着的数据大屏,不仅象征着以智能制造弥合技术鸿沟的决心,更是其王牌技术得以实现的坚实后盾。
数十项专利铸就技术矩阵
孟建伟直指,传统卷材防水如同给建筑穿上“雨衣”,这种方案不仅施工繁琐、占用大量人力物力,且质量缺陷存在隐藏期,维修定位极为困难。
为此,他联合中国建材苏州非矿院防水材料研究院、郑州大学等单位,开发了WPF纳米无机自愈合防水系统,原理是通过将特殊纳米级活性材料融入混凝土,使其具备“遇水则愈”的智能特性。这种附身于结构本身的防水材料,能持续与水反应生成结晶体,填充、封堵混凝土内部的毛细孔隙与微裂缝,并具有微裂缝自愈合功能,实现与建筑同寿命的永久性防护,从根源上解决了渗漏难题。
WPF系统的精准性能必须依赖极致的智能制造。孟建伟主导构建了一个由数十项核心专利支撑、深度融合物联网与自动化控制的智能制造平台:在原料端,通过三级粒度控制与磁选净化,将杂质率降至0.02%以下,确保化学反应的纯粹性与高效性;在配料环节,创新的不间断称料系统,将投料误差突破至行业领先的±0.1kg/m3,保证了每一批次产品的精准配比;在交付端,GPS定位的流动罐体则确保了施工现场±15分钟的精准交付,显著提升了材料利用率与施工质量。
这套以WPF技术为核心的体系,赋予混凝土全新生命价值,已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重大项目中获得成功验证,核心区抗渗指标达P12以上,并实现了17%的综合节能与29%的建筑垃圾减量。
定义行业新范式与专业建树
孟建伟不仅是技术创新者,更是行业技术范式的定义者。
很久以来,刚性防水工程一直没有一个标准化管理的体系和依据。因此,他将实践的刚性防水工法纳入了《刚性防水工程技术规程》,对刚性防水技术的常见术语定义、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检査与验收、工作年限做了规范,填补了刚性防水工程标准化管理的空白。该技术规程荣获了“标准科技创新奖”。
同时,他深度参与并主导了多届《中国建筑防水堵漏修缮定额标准》的编制,该标准着重阐述了建筑防水堵漏修缮所能涉及的各个部位的修缮工作、计价标准、施工工法、材料性能、设备选择及依据标准等,做到选材、施工、计价均有据可依。北京大学先进防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盛赞他为“有远见的行业技术领袖”,其工作“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依靠实践提升了行业质量水位。
以硬核成果破局全球市场
孟建伟还先后荣获了“优秀企业家”与“创新先锋人物”的称号。这些荣誉彰显了他在推动产业升级中的核心领导地位。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大型建筑企业业务大量拓展至非洲、东南亚等市场,这也同步带动了孟建伟的全球化布局。
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技术要赢得全球尊重,必须拿出在当地经得起考验的硬成果。”为此,他领导团队启动“全球环境适应性技术平台”的研发与实践。他深信,只有当中国的技术能够解决全球最多样、最严苛的问题时,才能真正掌握行业的话语权。
(杜 欣)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