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浅析中国传统古建筑之唐代建筑基本风格特征

2025-07-08 11:22:48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李雨霏 沈景华 韩秀责任编辑:xmt01

  川原缭绕浮云外,官阙参差落照间!

  物华天宝,胸襟开阔的长安城,在接纳世界各国学习交流,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唐代建筑以其敦厚大气,庄重典雅,硕大斗拱,高台建筑“朝闻下!”封建集权统治的社会中,建筑的等级限制严格,一切在于维护和突出皇权。

  唐代建筑的“瑰宝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唐代建筑平面布局:

  引子:1937 年沉睡近千年的“山西五台佛光大寺遇知音!”梁林夫妇(建筑学家)不顾舟车劳顿,经过科学取证彻底打破日本学者“若想品鉴唐代建筑之真身,唯有奈良有实物”的论点;盛世繁华唐之建筑因其年代久远,又属“木构体系”,帝王将相更新迭代,经历战火割据,若有实物,凤毛麟角难上加难!

  唐代“山西五台佛光大寺”以其“第一国宝”的实物实例在 1940 年国际公开学术研讨会予以“真容得现”。 坐东朝西,总面积 677 平方米,建筑平面广七间,深四间,其柱之分配为内外两周,属金厢斗底槽平面布局,檐柱柱头铺作外跳为双杪双下昂七铺作重栱偷心造法。大殿的平面由檐柱一周及内柱一周合成,分为内外两槽。外槽檐柱与内柱当中,深一间,好像一圈回廊;内槽深两间广五间的面积内别无立柱,内槽大梁(即四椽栿),是前内柱间的联络材。

  二、唐代建筑立面造型;

  佛光大寺采用的屋脊属单檐庑殿顶。(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庑殿顶是古代中国宫殿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这种顶式是封建集权,等级森严,古代建筑类型中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佛光大寺收头尽间设直棂窗,台基低矮,踏步位于明间,斗拱占檐下1/3 高度,明间檐下悬风字匾额,上出檐大于下出沿。唐中期建筑立面的佛光大寺立面,可谓“端庄秀美,拙朴天然,比例适中,十分舒展!”

  三、“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唐代建筑之“斗拱”:

  斗拱,是中国古典建筑特有承重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在美学和结构它拥有了完美的“力与美”相融合的一种独特风格。

  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传统古典的建筑精神和贵族气质。蕴含“吉祥如意”。斗拱在中国古代建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四个方面:一、承载力;二、增大距离;三、装饰;四、抗震。

  斗拱从最初的承重结构,它的硕大,出檐很深,气势恢宏(隋唐)最

  后演变成明清时期的繁琐冗余,承重为辅,装饰为主。数百年的结构技艺,审美眼光斗拱蜕变发展的演变史,也是中国古建筑的一部浓缩史。

  四、唐代“里坊制”兴衰荣辱;

  众所周知,唐朝长安设有“东,西”二市。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

  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布局严整规整,功能分区明确,适应当时科学规划的“里坊制”在城市格局应运而生!

  古代隋唐“里坊制”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城市和乡村规划的基本单位与居住管理制度的复合体。“里坊制”的东市,西市承担着城市功能的“商业,娱乐,生活包括居住”等多重性质!《长安志》中曾记载“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可见客栈林立,宾客盈门,交通纵横,笔直道路,东市西市,各国商使,穿梭往来,熙攘人群,接踵而至!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五、结语:

  文物者,乃文化物证也。

  建筑,是一个民族历史沉淀,传承发扬,更迭出新,最有魅力最可信赖的文化图腾。世界是多元的,复杂的,相互联系的,对于当下建筑的发展,东西相融的智慧是平衡且完美的;中国文化中,感应文学表达为诗歌,空间表达即为建筑。宛自天开,依山傍水,求曲忌直,题联挂匾,蕴含了中国传统古建筑哲理和审美意境,彰显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浅析中国传统古建筑之唐代建筑风格,作者力求从平面,立面,建筑结构,城市布局四个方面有的放矢,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层层递进。唐代建筑以其兰宫桂殿,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屹立在世界民族建筑文化之中。曾几何时,“唐”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符号,不管是唐服还是唐人街,它凝聚的都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力量。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第一作者李雨霏系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苏州大学绿色建筑国际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兼);通讯作者沈景华系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中组部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入选者、国家 特聘专家,科技部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导、绿色建筑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韩秀系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