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 “硬核”实力彰显中国力量

2025-07-15 09:55:50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曹 溪责任编辑:xmt01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 “硬核”实力彰显中国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发布会上表示,还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即将收官。回望过去,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元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经济总量的总和,超过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2021年至2024年,我国平均经济增速为5.5%。

  “我们国家这么大的体量和增量,在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下,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应该是前所未有的。”郑栅洁称。

  谈及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袁达表示,我国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国内市场,内需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再次充分证明这一点。

  “没有强大的国内市场,就没有稳定向好的中国经济。”袁达介绍,过去4年,国民经济保持年均5.5%的增长速度,内需贡献显著,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

  据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十四五”期间,中国基建跑出了“向新力”和“加速度”。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建成率超过90%;农村公路发达如“毛细血管”,有效带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让新鲜荔枝不止于“长安”,拉萨、乌鲁木齐也能触手可及。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谈到,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据介绍,我国基础设施体系更加高效实用。其中,物畅其流带动全社会降本增效,2024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过4000亿元,今年有望再节约3000亿元左右。我国基础设施体系也更加智能绿色。新技术让传统基础设施焕发了新的活力,2024年全国港口平均每小时吞吐3.8万个标准箱,比2020年提高26%,作业时效领跑全球。绿色能源点亮千家万户,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3.46万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1.6倍。高速公路充电桩数量4年翻了两番多,覆盖了98.4%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大减少了新能源汽车驾驶员的里程焦虑。

  李春临还就“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及未来投资强度进行了回应。他指出,我国人均GDP刚超过1.3万美元,要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就必须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经过四年多扎实推进,102项重大工程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重大成效,预计年底前能全部完成规划目标。

  李春临提及,科技攻关赋能经济发展“新活力”。一大批科技前沿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祝融号”火星车首次登陆火星;“嫦娥5号”带回月壤并与6个国家开展共享研究;“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领跑全球;“东方超环”核聚变实验装置实现1亿度高温、1066秒的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世界纪录。

  李春临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强化部门协同、央地联动,确保102项重大工程圆满收官。同时,科学谋划“十五五”重大工程项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曹 溪)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