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资深建筑设计专家曾健全借助 VR 技术重构全流程 探索建筑设计行业创新路径

2025-07-15 10:05:33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柳文红责任编辑:xmt01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建筑设计的未来属于三维设计已经是共识。但行业目前却长期困守于传统工具的束缚,设计师们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将三维创意转化为二维图纸,再通过效果图、动画视频等媒介向客户展示方案。这一过程中,信息传递之间存在大量损耗,空间尺度感知偏差、材质细节表达模糊、动线设计体验割裂等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尽管当前市场上涌现出众多大型三维建筑设计软件,如广为人知的Archicad、Revit、Bentley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它们仍无法完全满足不同设计师的多样化需求。正如华南地区某管理公司高管坦言:“我们与客户需要经历多轮方案修改,每次调整都意味着数十小时的工作量推倒重来。”

  如今,这种低效的行业生态正在被一项创新技术所突破。由资深建筑设计专家曾健全主导研发的“虚拟现实建筑漫游展示与交互设计平台”,通过VR技术重构了建筑设计全流程。该平台上线半年即服务多家建筑机构,帮助某城市的地标项目明显缩短了决策周期,客户方案通过率也提升了约一倍,展现了出推动行业工作方式改变的强大动力。

  “建筑设计的本质是空间创作,但传统工具迫使我们用平面思维解决立体问题。”曾健全如此说道。这位拥有二十余年建筑设计经验的专家主导研发出的虚拟现实建筑漫游展示与交互设计平台,能够将BIM数据实时转化为毫米级精度的VR场景,并支持大型项目的流畅加载;同时开发了交互设计平台,除了与各工种实时互动外,甚至让设计师像在徒手捏造墙体那样在计算机上实时改变形状及材质。此外,该平台还构建了云端协作架构,实现全球多个终端同步漫游,所有修改即时可见,版本冲突率较以往显著下降。

  该平台的突破还在于构建了“所见即所得”的设计环境。在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中,甲方通过VR漫游发现地下车库净高不足,设计师当场调整结构梁参数,系统自动完成荷载计算与管线综合,再经过整体复核,使得原本需要两周的修改流程被压缩至48小时,这种动态设计模式使设计误差率降低至平均水平以下。

  目前,这一技术创新正在引发链式反应。某文旅集团借助VR方案对比功能,将投标方案筛选周期从原本的45天压缩至14天。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设计思维的重构——某事务所要求所有设计师佩戴VR设备工作,“就像雕塑家直接触碰黏土,我们终于能立体思考空间关系”。这种变化已延伸至建筑整个周期。

  在某校园地下室的项目中,运维团队提前1个月介入VR模拟,发现有多处设备存在检修空间不足问题,最后避免了将近百万元级改造损失。另外在平台集成的能耗模拟模块方面,也让某绿色建筑项目节能指标大幅度提升。

  随着建筑行业技术需求的不断增长,虚拟现实建筑漫游展示与交互设计平台将继续创新和发展。未来,该平台将整合更多智能化功能,为建筑设计师提供更加丰富的设计工具和便捷的设计体验。同时,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设备的普及将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使得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更多的设计公司和客户所接受。

  可以说,这项技术不仅是设计工具的升级,更是整个行业认知维度的进步。当虚拟现实助力建筑设计向三维交互时代迈进,当实时交互消弭沟通的鸿沟,建筑设计正从图纸时代迈入空间互联网时代。

  作为建筑师,曾健全的创新技术的落地,为建筑设计行业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以及创新之路,使得每个创意都能获得立体的生命,每次协作都在重构行业的未来。

  (柳文红)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