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钢结构引领绿色基建新时代 ——专访钢结构领域先锋人物陈雨露

2025-07-15 10:06:23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唐琳荔责任编辑:xmt01

  在建筑工业化与绿色转型的浪潮中,钢结构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正经历着材料性能突破与制造技术革新的双重变革。

  从 Q690 高强度钢的工程应用到数字孪生技术的全流程渗透,从 3D 打印钢结构的形态创新到氢能炼钢的低碳实践,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提升了工程性能,更重新定义了钢结构的生命周期价值。

  作为钢结构领域的代表人物,陈雨露创新采用数字孪生技术,让钢结构提前2年预警损伤、耐候钢百年免维护,让632米超高层抵御台风,更推动着钢结构从工程材料升级为绿色基建的核心载体。

  赋予钢结构“自我感知”超能力

  钢结构内部因疲劳、应力集中而产生的微观损伤和性能退化无法提前预警,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面对这一世界性难题,陈雨露亲自挂帅,致力研发“原位、实时、深层诊断”的钢结构强度智能检测技术。

  历时数年,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套基于多物理场耦合传感与AI分析的结构健康状态评估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是一种集成了高频声学发射阵列、电磁涡流传感器与微应变光栅的高集成度智能传感装置。传感装置能够以阵列形式部署在结构的关键节点或易损区域,穿透钢材肌体;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则负责接收这些波在材料内部的回波信号。

  这些信号能精准的识别出代表不同健康状态的“特征指纹”——不仅是宏观裂纹,更包括了材料晶格间的微小位错、应力集中区的分布与演化,以及金属疲劳累积损伤程度等深层次的物理指标,从而预测结构剩余寿命,推动节点疲劳寿命提升3倍,挑战千米建筑极限。

  绿色基建的核心载体

  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长曾评价:“陈雨露推动了钢结构沿着‘更高强度、更精制造、更可持续’的路径演进,她实现了从材料性能的数量级突破到建造模式的颠覆性创新,她为全球绿色基建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陈雨露介绍道,钢结构已不仅仅是一种工程材料,更是推动基础设施升级的核心技术载体。她所打造的复杂钢结构模块化智能建造平台,标志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建造-运维”数据闭环的形成。该平台在超高层建造技术、大跨度复杂结构建造技术、金属屋面关键技术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方面卓有成效。

  陈雨露进一步介绍,该平台能够对高空精确拼接进行智能控制,通过施工仿真分析进行反变形补偿,实现了复杂单元多点位高空一次性无嵌,可使管线、设备、内装等装配率达到90%以上,提升了钢结构建筑的施工效率、控制精度、安装灵活性,结构自重也降低了40%以上,材料利用率提升45%。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长评论道:“通过装配式钢结构内装智造体系的集成应用能够推动零碳建筑实现,促进绿色低碳装配式钢结构发展,并将有效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陈雨露等一批先锋人物的引领下,钢结构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大步迈进绿色基建新纪元。从材料革新到智能建造,从性能突破到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钢结构不仅重塑了建筑工业化的技术范式,更成为连接“双碳”目标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纽带。(唐琳荔)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