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只做石材界的“私房菜” ——“石头小王子”张跃前的精品哲学

2025-07-29 09:45:55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张 凡责任编辑:xmt01

  对于石材行业的印象,大多数人想像到的只是冰冷的荒料和粗放的加工。而张跃前——成都鹏基石材创始人——却用30年的时间,让石头变成了可触摸的艺术。他不仅创立了西南地区首个石材艺术馆,更以“艺术化、精品化”的差异化战略,重新定义了高端石材的价值。

只做石材界的“私房菜” ——“石头小王子”张跃前的精品哲学

  近日,记者专访了这位“石头小王子”,探寻他如何用艺术颠覆传统行业,在冰冷的石材中注入温度与灵魂。

  创业赛道——

  从打石匠到石材艺术家

  记者:为什么选择成都作为创业起点?创业初期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张跃前:我最初在福建的石材工厂做雕工,从最基础的打石匠做起,工作并不理想。

  当时行业普遍被认为“没文化、没技术”,但我发现石材行业服务的其实是高端市场。我在西南财大读过书,对成都更熟悉。这里的高端市场需求明确,竞争相对理性,适合深耕差异化路线。

  于我来说,创业初期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改变行业认知——石材不仅是材料,更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记者:“鹏基”两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张跃前:“鹏基”是我对企业核心经营理念的表达。“鹏”取自神话中可高飞远翔的大鹏鸟,寓意企业需具备广阔眼界,能灵活适应高低起伏,“基”代表扎实的基础技能与务实态度,重点是要有牢固的根基,如技术、服务等核心能力。一句话“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记者:您的工厂有很多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如统一着装,还有荣誉墙,还有来宾专用卫生间,这意味着什么?

  张跃前:追求完美。不知道你看到没有,我们车间的办公室都是消音的,在车间里面聊天都不受影响,这在石材加工厂里还是鲜见的。我们是把石材当艺术品来打造的,我的员工就当艺术家来打造。也许我们到达不了那样的高度,但是这样去做很幸福。

  记者:鹏基石材从1995年创立至今,您如何总结这段创业历程?

  张跃前:从一个小作坊到如今拥有艺术馆的品牌企业,核心是坚持“工匠精神+艺术创新”。我们不做低价竞争,而是通过设计能力和工艺水准,让石材从“建材”变成“艺术品”。我的感受是,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一个企业家或者什么富翁,或者什么年产值几十个亿,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认为对的事,就永远有方向。

  市场策略——

  做石材界的“莱斯莱斯”

  记者:鹏基石材的核心业务是什么?

  张跃前:我们专注于高端豪宅、酒店、工装等领域的石材应用。我们不做矿山开采,而是做石材的“落地服务”——如何设计、加工、施工,让石材在空间中发挥最大价值。

  记者:鹏基的商业模式与传统石材企业有何不同?

  张跃前:传统企业拼价格、走量,而我们专注非标定制,服务豪宅、五星级酒店等高端客户。就像劳斯莱斯,产能有限,但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记者:既然市场认同度那么高,鹏基石材为什么不扩大经营规模?

  张跃前:我们的模式决定了必须“求精不求量”。石材高端定制需要极强的工艺和设计能力,不是简单复制就能完成的。就像顶级私房菜,菜品不太多,但每一道菜都是精品。不是所有企业都要追求规模,有些价值,恰恰在于“小而美”。

  平衡“质”与“量”的矛盾,对于鹏基石材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我们主动控制规模,现在的能力年产值维持在七八千万,确保每块石材的设计、加工、施工都能极致化。产能扩大容易,但品质和管理跟不上,品牌就会贬值。

  记者: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鹏基的核心壁垒是什么?

  张跃前:一是设计能力,二是对石材美学的深度理解。同样的原料,我们能通过创意加工让价值翻倍。如一块普通的石头,经过艺术化处理,可以成为豪宅的视觉焦点。

  同样的石头,有人卖10元却没人要,有人卖1万元还抢不到,差别就在于如何赋予它更高的艺术价值。我们不是卖原材料,而是卖创意、卖美学、卖空间体验。石材可以超越实用功能,成为空间艺术的载体。在豪宅与高端酒店市场,鹏基的竞争力不在于低价,而在于无可替代的设计与工艺。

  记者:未来鹏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张跃前:继续深耕高端市场,培养更多工艺和设计人才。我不追求企业一定要做大,而是希望它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就像我们的艺术馆,它可能不赚钱,但它代表着石材行业的另一种可能性。

  行业情怀——

  石头艺术馆就是“铺路者”

  记者:为何投入巨资打造鹏基石头艺术馆,初衷是什么?

  张跃前:我从工厂打石匠做起,发现很多人对石材行业的认知还停留在“泥水横流、粉尘满天”的阶段。但实际上,石材自古服务于高端人群,从古埃及到古罗马,都是皇宫贵族在使用。它不仅是材料,更是艺术。我想通过艺术馆,改变社会对石材的刻板印象,传播它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记者:在鹏基的事业版图中,艺术馆扮演了什么角色?

  张跃前:艺术馆是鹏基石材的“品牌宣言”。我想证明的是,石材不是低端产业,而是融合地质学、美学、工艺的综合性艺术。

  艺术馆不仅是品牌升级的象征,更是我对石材理解的表达。如果没有艺术馆,我可能永远只是个“打石匠”。艺术馆让鹏基与传统石材作坊拉开了差距,也让更多人看到了石材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是建筑材料,更是可以挖掘的艺术载体。

  记者:如何呈现“石材艺术化”?

  张跃前:我们不仅展示天然石材,更呈现其与金属、玻璃等材料的创新组合,以及雕刻、光影等技术带来的艺术效果。如将大理石做成装备艺术,让观众感受到“石头会说话”。

  记者:艺术馆目前处于亏损状态,盈利模式并不清晰,有没有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考虑过?

  张跃前:短期看是投入,长期看是行业教育。当更多人理解石材的艺术性,高端市场才会真正成熟。我们愿意做“铺路者”,哪怕暂时不赚钱。纯粹的艺术馆确实很难盈利,但它的价值不在于直接的经济回报,每年300万元的维护成本,我愿意承担,因为这是对行业的贡献,也是鹏基品牌高度的体现。

  记者:石材艺术化未来趋势是什么?

  张跃前:消费者已从“实用需求”转向“审美需求”。石材将更强调独特性、故事性和环保属性。在高度同质化的市场,唯有艺术与创新,才能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鹏基的目标是成为“石材艺术化”的行业标杆,做行业创新的先行者。(张 凡)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