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尺度的确定是设计师的一个基础性工作。设计时通过对场地情况、设计要求、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的分析,确定合适的尺度,才能更好地创造出高水平的景观设计作品。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这句话通常用于形容景观设计的手法高超。景观设计讲究因地制宜,随势造型,通过造型精致的园林小品、大小得体的园林建筑、数量适度的园林水体、丰富的园林植物来体现设计构思的巧妙,营造意境深远的园林景观。
大小得宜即尺寸最佳,在园林景观中,设计要素的合理尺寸是取得自然真实、对比、调和效果的关键。恰当的尺度,能给使用者带来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双重美感,在景观中放松、愉悦,与造园者共情。一旦尺度不符合绝大部分游人的要求和习惯,就会使人感到不适。
景观设计尺度是指在景观设计中所涉及的空间尺度、时间尺度、文化尺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量。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和环境特征来确定尺度,切实保证设计效果。
“最美的比例”是自古以来中西方学者都在努力搜寻的,无数学者都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去确定美的尺度。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黄金分割尺寸,也被称为0.618法,是至今被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广泛认同的数字化的美的一个标准。这就是美的具体尺度,并被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工业设计师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收获尺度带来的效益。
对比与调和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运用体量的对比与调和的手法造景,就须尺寸得当,方能做到以小见大,突出主题,强调重点。同时尺寸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环境,也能给人不同的感觉,因此具体到不同项目中景观要素的尺寸就显得异常重要,也是造景效果的关键所在。
适宜的景观尺度可以提高园林景观行业各方面的效率和效益,有利于形成行业规范,进一步明确景观设计、施工和养护等多方面的参考指标和行业标准。
一是尺度研究可指导园林景观的设计、施工,使景观作品满足艺术要求,具有一定的美学效果。景观设计者,特别是初学者,在景观设计作品中经常简单模仿一些国内外的成功案例,缺少对用地现状的分析和把握,生搬硬套别人的园林要素或设计图案,造成园林内容、园林风格或园林尺度上的不协调,也缺少意境的创造,导致设计作品体验感差。根据园林布局形式、功能要求、地域特点进行尺度设计,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和休闲空间,是造景成功的关键。
二是尺度研究可形成行业尺度规范,方便行业内外的设计、施工沟通协调,对设计标准、施工标准、材料采购、成品验收等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台阶的设计在各国都有自己的标准,在我国不论何种用地性质,风景名胜区还是街头绿地,室内还是室外,台阶的踏步尺寸都要符合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踏步高度在10厘米至15厘米之间,高度过低或过高,游人行走时就容易摔倒或感觉疲劳,踏面还应做防滑处理。另外,通过进一步研究台阶尺寸的地域性、人流大小、行人是否负重等条件,提高尺寸设计的舒适度和合理性。熟练的掌握和巧妙的运用这些尺度,对于景观设计是相当重要的。
三是合理的尺寸研究对于促进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作用。如在园林建筑的设计中,不仅仅是为了建亭而筑亭,要完整而全面地对亭的功能、亭的造型特点、亭的位置选择、亭的材料选择等有良好的把握,从而确定亭的选址、体量和尺寸。以四角木质亭为例,亭的造型多样,体量随意,大小自立,但一般南方四角亭小巧精致,轻巧活泼,亭的直径为3米至5米居多。若设计的尺寸过大或过小,既增加施工难度,也会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严重时甚至影响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进行园林植物的设计时,在苗木规格的选择和配置方面,要优先考虑本土植物和中、小苗,尽量不用或少用规格过大的苗木,以提高移栽成活率和降低造价。
景观设计尺度的合理运用是创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注重细节,注意尺度的平衡和谐,实现整体效果的最大化。因此,良好的设计尺度是实现景观设计创造性、鲜明性和风格性的必要条件。(作者杨萍系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设计学院讲师,本文系”海南省文旅融合产品设计和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研究成果;海口市哲社科课题2025-ZCKT-121,产教融合模式下海口职业本科高校实践路径创新性研)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