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EPC 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难点与突破

2025-08-05 08:59:33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陈云责任编辑:xmt01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当下,EPC 总承包模式凭借其集成化、高效率的特点,在各类建筑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模式将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整合在一起,由总承包商全面负责,有效减少了各参与方之间的协调成本,提高了项目实施效率。然而,这种模式也对工程造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造价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成败。因此,深入分析 EPC 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难点,并探索有效的突破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EPC 总承包模式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全过程进行承包,并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的模式。其核心优势在于实现了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的深度融合,能够充分发挥总承包商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专业优势,缩短项目周期,降低项目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涉及环节众多、参与方复杂等原因,工程造价管理面临着诸多难点。

  在设计阶段,存在着设计与造价脱节的问题。部分设计人员缺乏造价意识,过于追求设计的先进性和独特性,而忽视了设计方案的经济性。例如,某商业综合体项目的设计中,设计人员为了追求建筑外观的新颖性,采用了大量复杂的异形结构,导致施工难度增加,材料消耗大幅上升,工程造价远超预期。同时,设计深度不足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一些设计方案过于笼统,对细节考虑不周,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不进行频繁的设计变更。据统计,某住宅项目因设计深度不够,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率达到了 30% 以上,每次变更都会带来额外的费用支出,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的控制。

  采购阶段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价格波动和供应商管理方面。建筑材料和设备的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原材料价格、政策法规等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比如,近年来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的价格大幅上涨,给项目采购成本带来了巨大压力。如果不能准确预测价格走势,很容易导致采购成本超支。此外,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也至关重要。一些供应商为了中标,可能会在投标时报出低价,但在实际供货时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拖延供货时间等方式谋取不正当利益,不仅会增加项目成本,还可能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难点主要包括施工组织不合理、工程变更控制不严以及索赔管理不善等。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全过程的重要文件,如果施工组织不合理,会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例如,某桥梁项目由于施工方案制定不当,导致机械闲置时间过长,人工效率低下,增加了施工成本。工程变更在施工过程中难以避免,但如果变更控制不严,会导致变更频繁发生,工程造价失控。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会故意提出不必要的变更,或者在变更实施过程中虚报工程量。索赔管理也是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如果索赔处理不当,会给项目带来额外的费用损失。例如,由于业主原因导致工期延误,施工单位有权提出索赔,但如果索赔证据不足、计算方法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索赔失败或者索赔金额不足。

  针对以上难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突破措施。在设计阶段,要加强设计与造价的融合。建立设计人员与造价人员的协同工作机制,让造价人员全程参与设计过程,从经济性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推行限额设计,根据项目的总投资限额,将造价指标分解到各个专业和分部分项工程,严格控制设计过程中的造价。同时,加强设计审核,提高设计深度和质量,减少设计变更。可以引入第三方设计咨询机构,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审核,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在采购阶段,要建立完善的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市场价格动态,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预测价格走势,为采购决策提供依据。在采购招标过程中,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供应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批量采购、战略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履约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货能力、售后服务等进行定期评估,确保供应商能够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

  在施工阶段,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提高施工效率。在施工前,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充分论证,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减少资源浪费。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建立健全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对于必要的变更,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评估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加强索赔管理,建立健全索赔管理制度,及时收集和整理索赔证据,合理计算索赔金额,确保索赔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应加强合同管理和风险管控。在签订 EPC 总承包合同时,要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合理划分风险责任。合同条款要严谨、规范,避免出现模糊不清、歧义等问题。加强对合同履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防范,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总之,EPC 总承包模式下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项目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难点,采取有效的突破措施,加强各环节的协同管理,提高造价管理水平,确保项目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 EPC 总承包模式的优势,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作者陈云 供职单位:四川中禺实业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