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网络圈群已深度融入高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形成认知的重要场域。建筑文化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在高职教育中传播建筑文化对培育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网络圈群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既为高职主流意识形态的建筑文化传播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深入探究网络圈群视域下高职主流意识形态的建筑文化传播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网络圈群具有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深刻影响着高职主流意识形态的建筑文化传播。一方面,网络圈群具有高度的聚合性,它能将具有相同兴趣、专业或价值观的高职学生聚集在一起。在建筑文化传播方面,对建筑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形成专门的圈群,围绕建筑历史、建筑风格、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等进行深入交流,这种聚合性有助于形成建筑文化传播的精准受众群体。另一方面,网络圈群具有强烈的互动性,成员之间可以实时交流、分享观点,打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单向性。学生在圈群中可以自由表达对建筑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这种互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建筑文化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但同时,网络圈群也存在信息碎片化和圈层封闭性的特点。碎片化的信息使得建筑文化传播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圈层的封闭性可能导致不同圈群之间的建筑文化认知存在差异,甚至出现认知偏差。
网络圈群为高职主流意识形态的建筑文化传播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首先,拓宽了传播渠道。传统的建筑文化传播主要依赖课堂教学、书籍资料等,而网络圈群让建筑文化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在圈群中分享建筑文化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学生可以随时查阅和学习。例如,教师在建筑专业相关的圈群中分享中国传统建筑中体现的 “天人合一” 思想,学生可以在课后随时观看相关视频,与同学展开讨论,加深对这一思想的理解,进而认同其中蕴含的主流价值观。其次,增强了传播的针对性。由于网络圈群的聚合性,传播者可以根据不同圈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传播内容。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圈群,可以传播更专业、深入的建筑文化知识,如建筑结构与美学的关系;对于非建筑专业的学生圈群,可以传播通俗易懂的建筑文化故事,如著名建筑背后的历史事件,让更多学生了解建筑文化,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熏陶。
然而,网络圈群也给高职主流意识形态的建筑文化传播带来了一些挑战。一方面,网络圈群中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冲击主流建筑文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可能会在圈群中散布错误的建筑文化观点,歪曲历史建筑所蕴含的主流价值观,误导学生的认知。例如,有人在圈群中刻意贬低中国传统建筑,夸大西方建筑的优越性,忽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和各自的价值,这会影响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认同,进而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另一方面,信息茧房现象在网络圈群中较为突出。学生在圈群中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长期处于信息茧房之中,会导致他们对建筑文化的认知变得片面。如果学生所在的圈群只传播某一种建筑风格或文化观点,他们就很难全面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不利于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全面认知。
为了在网络圈群视域下有效推进高职主流意识形态的建筑文化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加强网络圈群的引导和管理。学校可以安排专业教师担任网络圈群的管理员或引导员,及时发现和纠正圈群中错误的建筑文化观点,传播正确的建筑文化知识和主流价值观。同时,建立健全网络圈群的管理制度,规范圈群成员的言行,营造良好的传播氛围。二是丰富建筑文化传播内容。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创作多样化的建筑文化传播内容。除了专业知识和历史故事外,还可以将建筑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如传播现代建筑中体现的创新精神、环保理念等,让学生感受到建筑文化的时代价值,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三是创新传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圈群的互动性,开展多样化的传播活动。例如,组织建筑文化知识竞赛、建筑设计作品展示、线上建筑文化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让学生在圈群中 “身临其境” 地感受著名建筑的魅力,增强建筑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要提升传播者的媒介素养,使其能精准把握圈群动态;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兴趣点,实现建筑文化内容的精准推送,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同时,可结合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在圈群发起建筑模型制作、校园建筑文化解读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深化对建筑文化的理解。
总之,网络圈群视域下高职主流意识形态的建筑文化传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圈群的优势,克服其带来的困难,通过加强引导管理、丰富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方式等策略,推动建筑文化在高职校园的有效传播,让学生在了解和认同建筑文化的过程中,自觉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熏陶,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骆伟 陈忠丽 供职单位: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课题:2025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圈群视域下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5SKSZ077)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