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住房建设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从传统泥泞工地迈向工厂化生产,从一砖一瓦转向模块化拼装。安全、舒适、节能、美观,已成为新时代农房的“标配”。发展装配式绿色农房,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抓手,不仅显著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为预拌混凝土行业带来了健康平稳发展的新机遇。
众所周知,受城市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预拌混凝土企业普遍承压。去年,洛阳市170家预拌混凝土企业产能闲置率近半。然而,“柳暗花明又一村”,装配式农房的快速发展,正为洛阳预拌混凝土产业开辟新天地。目前,洛阳装配式农房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预制水泥房:采用C35高标号商品混凝土和国标螺纹钢,工厂一体浇筑成型,实现专业化设计、模块化生产、现场装配化施工;另一种是重钢结构农房: 梁、柱、楼板、墙板等部件均在工厂预制完成(如楼板为预制钢筋桁架板,外墙板亦为预制)。
据测算,一间预制水泥房约需8-10立方米混凝土。洛阳市除城市区外,各县(市、区)共有2654个行政村,按每个村每年约15户有意愿采用预制水泥房(户均六间)估算,2025年预计将消耗C35预制混凝土191.09万至238.86万立方米,创造产值约4.4亿至5.49亿元。
推广装配式农房,对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扩大需求,稳定订单。装配式农房依赖预制构件(墙板、楼板、梁柱等)组装,其规模化生产催生了对预拌混凝土的批量、稳定需求。相较于传统自建房现场零散搅拌的模式,这种集中化生产能有效消化企业产能,尤其为县域及乡镇周边的中小型企业提供持续订单支撑,缓解“旺季紧缺、淡季闲置”的困境,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
二是倒逼质量,推动升级。预制构件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如流动性、凝结时间)要求远高于传统现场搅拌。为满足装配式标准,预拌混凝土企业必须优化配比、提升工艺(如精准控制水灰比、掺合料用量)并建立更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这种倒逼机制促使行业从“低价竞争”转向“质量竞争”,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整体质量提升。
三是促进规范,助力绿色。传统自建房现场搅拌易导致原料浪费、粉尘污染且质量难追溯。预拌混凝土通过工厂集中搅拌、密封运输,能显著减少粉尘排放和材料损耗,符合绿色建筑导向。推广装配式农房加速了预拌混凝土在农村市场的渗透,推动行业向规范化、低碳化转型。同时,政策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如河北省对装配式农房每户补贴1万元,湖南对农民自住自用的装配式农村住房,按建筑面积平均奖补400元/平方米,最高不超过5万元/户),间接优化了行业发展环境,助力其形成“规模效应+绿色生产”的健康模式。
作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洛阳正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与“双碳”目标。装配式农房的蓬勃发展,不仅将重塑乡村面貌,也必将为当地预拌混凝土产业注入强劲动能,提供宝贵的增量市场与转型升级契机。(王群章)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