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报记者 袁然
编者按:
从湖南农村走出来的磨边工到广东石材辅料行业的领军者,肇庆市石兄弟石材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文华用30年时间,将“石兄弟”从马路边的灰尘档口打造成对标国际的现代化企业。左手骨髓瘤、右手烫伤、脑出血手术——这位48岁的草根商人谈起创业艰辛时数度落泪,却始终坚持“再难也不裁员降薪”。在他看来,辅材虽只占石材价值的5%,却决定了行业百年发展的根基。从免费公开绝密配方到联合高校攻克技术壁垒,唐文华正以“成就他人”的格局,重新定义中国石材辅料行业的高度。
近日,唐文华首度向记者谈及他的心路历程和“石兄弟”的创业历程。
别觉得老板风光,
风光都是辛酸和艰辛堆砌起来的
记者:您为何选择经商这条路?
唐文华:我是草根出生,1993年从湖南来到广东汕头打工,在一家小型石材厂做磨边工。我发现,老板买的辅材里,有一种10公分大小的磨盘锯片,居然要45块钱一张。这个事情,让我萌生了从商的念头。
可是我没有文化,也没有门路,父亲就找到一位在佛山做五金批发的远方亲戚,让我去他的店里干活,学着做生意,从最初的批发,到后来骑着单车跑遍佛山做推销,积累了很多经验。
我最早独立做的产品是石材软磨片,这个产品当时国内没有,全是日本和意大利进口的,一张不到25克的软磨片能卖到100多块钱,而整个行业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又很大。
1998年我赚到了第一桶金,骑着单车跑业务就赚了10多万。那的确也是辛苦钱,我的小档口经常设在灰尘漫天的马路边,而且为了省租金不停更换地方。
在一个美国知名化工企业的销售员帮助下,2001年,我在广州芳村开了第一家厂,生产石材抛光蜡,当时石材市场需求很大,我的产品慢慢就打开了市场。2003年,我在佛山南海开了第二家厂,扩展到石材相关的辅材生产。那是最艰苦的时期,从供应商对接、生产配方研发到产品销售,全都是自己一个人扛。后来从老家叫了些村里的小伙子来帮忙,我自己也还是骑单车跑业务。
慢慢有了积蓄,我就和高校合作开发多元化产品,从石材的云石胶、大板胶、AB胶、干挂胶,到磨料、防水材料,一步步走到今天。
记者:您的企业叫“石兄弟”,取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唐文华:我们做石材辅材,首先跟“石”有关,我们的辅料和石材行业的关系应该亲如兄弟,同生共荣,就叫“石兄弟”了。2005年注册了这个商标,涉及很多类别。做一个好品牌,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行业的一种责任。
记者:创业过程中有没有经历过挫折,或者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
唐文华:2001年创业到现在,因为选择了细分领域,目标明确,所以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但身体确实付出了代价。2008年,左手长了骨髓细胞瘤,做了手术,切掉了部分骨头,现在提5公斤东西都很吃力;2012年右手在实验室做测试时被高温烫伤,住院25天;因为长期陪客户喝酒导致高血压,2018年喝了两杯红酒后脑出血,第二天就动手术,那段时间怕影响家人,五六年没敢再坐飞机。
记者:这个经历让您有何感想?
唐文华:最大的感想就是,要是我没了,家人怎么办?这些经历让我更看重员工。我的公司有一百多人,背后是几百个家庭,他们要养小孩、养父母,所以再难我们也没裁过员、没降过薪,每个月准时发工资,我自己是打工起家的,知道大家等着工资养家,必须准时发。2020年后这几年确实很难熬,但我们起码能稳步发工资,让大家有班上。
记者:我看您情绪有些激动,都掉了眼泪,是什么触动了您?
唐文华:作为一个草根商人,我今年48岁,这些难,我连家人都没说过。您的采访,的确触动了我。创业真的不容易,不管是做老板还是做职工,都得认真对待。我没读多少书,不像科班生很容易把事情做好,相同的事,我可能要想10次、20次才能完成,付出的努力比别人多得多。我也希望年轻人能明白,不管做什么行业,都要踏实,别觉得老板风光,其实背后都是辛酸。
做标杆企业不是为了打败别人,
而是为了这个行业更好
记者:从一个小档口,到现在几十亩的现代化工厂,对一个“草根商人”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唐文华: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根”。从之前在广州芳村开档口开始,我一路像打游击。2012年,我才在肇庆买地建造了属于自己的工厂。之所以选择到肇庆,是因为这里背靠云浮,云浮的石材产业非常大,是我的重要市场,当时云浮不如肇庆方便——我们的新厂就在324国道旁边,是物流大动脉。我们投了几千万建工厂,现在有20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到处奔波了,在细分领域也算慢慢成长起来了。
记者:“石兄弟”一路稳健成长的关键是什么?
唐文华:深耕行业之中。为了真正的与石材行业融合发展,从2015年开始,“石兄弟”就走出国门,去意大利、迪拜、美国参展,在广东的石材辅材行业里,我们是第一家去国外参展的企业。去国外参展,不只是为了卖产品,更重要的是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比如去意大利,看看他们的石材辅材企业怎么做到百年的——他们有些企业1953年就成立了。我们白天考察他们的产品,晚上做市场调研,回来后看看能不能研发对应的产品,服务于国内市场,让“石兄弟”的产品始终根植在行业中。
我的产品是卖给客户的,我得与他们在一起,知他们所需,知他们所想,产品才是他们需要的。与他们在一起,就更懂市场,知道企业该往哪走。这几年地产下滑,每个企业压力都大,作为创始人,我得先了解客户的需求——他们要降本,我们就得想办法优化产品;他们遇到难题,我们就得帮着解决。没有他们,“石兄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空间。
记者:“石兄弟”在与同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又是什么?
唐文华:放眼全球,迎头追赶,对新技术创新的一以贯之。
我们从不懂技术到对行业稍微熟悉,再到专业,我们一直虚心学习,潜心研究先进技术,还和国内顶级的高校合作,比如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搞校企合作研发新技术。以技术的力量,推动行业的发展。
我们有个产品叫“特亮”石材抛光蜡,比肩全球同类先进产品,而且在国内市场的占比很高,也得到了很多客户的认可,现在网上很多淘宝店都在自发卖这个产品。“石兄弟”这么多年积累的好口碑,越来越得到业界的认可了。
记者:有人说,石材辅料是石材行业的“晴雨表”,是另一只眼睛,您通过这只眼睛看到了什么?
唐文华:对石材行业来说,不管是矿山、加工厂,还是上市的企业,都应该重视从大板加工、二次深加工到安装铺贴的整个流程,要想着为业主解决石材使用中的痛点,比如环境适配、病变等等,这样石材才能走进千家万户,毕竟石材是天然的好东西。
但现在很多人对石材很陌生,有些瞻前顾后,因为他们在网上看到很多石材发黄、病变的案例,有些甚至打消了用石材的念头。可为什么很多五星级酒店都用石材呢?去美国、迪拜的酒店看看,全是漂亮的石材装饰,为什么用到自己家里就出问题?其实关键在辅材。辅材在整个石材装修中的占比可能不到5%,但作用特别关键。打个比方,石材本身价值100块钱,辅材可能只花5块钱,但它起了决定性作用——选对了辅材,石材才能呈现出它的效果,也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记者:“石兄弟”通过了很多国际认证,这些认证对品牌成长和市场拓展有实际帮助吗?
唐文华:我们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肇庆市的规上企业,通过了ISO9001和ISO14000认证,还有法国A+认证。这些认证,是对我们企业和产品的高度肯定。从2016年开始,很多上市公司和国际品牌都来我们工厂代工,因为我们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过硬。
记者:“您的目标是做石材辅料的标杆企业,初衷是什么?
唐文华:从行业层面看,石材辅料行业长期存在标准模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很多小厂商为了压缩成本偷工减料,不仅影响石材安装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更拖累了整个行业的口碑。作为深耕这个领域十几年的企业,我们有责任推动行业走向规范化。
从企业自身来说,做标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当我们把品质、服务、创新做到极致,自然会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能让我们在市场波动中站稳脚跟,甚至引领行业升级。
更重要的是,标杆企业的身份能凝聚团队信心——当员工知道自己在为一个有使命感、能定义行业高度的企业工作时,创造力和凝聚力会完全不同。
记者:在您看来,标杆企业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唐文华:标杆企业至少要具备三个“硬指标”和两个“软实力”。三个硬指标,就是品质零容忍、技术话语权和服务全链条;两个软实力就是行业带动性和社会责任感。
记者:“石兄弟”离此目标有多远?
唐文华:首先是构建技术壁垒,未来三年投入营收的15%用于研发,联合高校实验室攻关“高强度+低污染”的新型辅料,让技术成为不可复制的护城河。
其次是供应链的深度整合,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在源头布局,和3家核心供应商签订排他性合作协议,确保原材料的稳定性和成本优势,这是规模化生产的基础。
再就是人才梯队的建设,一方面引进材料学、化工领域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师徒制”培养一线技术工人,同时建立股权激励制度,让核心团队和企业长期绑定。说到底,做标杆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是为了让这个行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好——这既是初心,也是我们要坚持走下去的方向。
经商要有格局,
能成就别人才能最终成就自己
记者:“石兄弟”做了很多建筑辅料,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石材,石材辅料在您的企业中,现在是一个什么位置?
唐文华:“石兄弟”是做石材辅料起家的,但我发现,岩板、陶瓷里都有加石头的原矿粉,外墙漆里的真石漆、水包砂也在模仿石材颜色,哪怕是瓷砖里,也有石材成分——这些都和“石头”有关。所以,“石兄弟”虽然涉及更宽泛的建筑辅材,本质上还是石材辅料。
记者:从0到200多家经销商,这些经销商看重了“石兄弟”什么?
唐文华:第一,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得到了他们的认可。第二,我们有区域保护政策,能让他们赚到钱,这很实际。第三,我们的服务做得好,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他们只管卖产品,其他的问题都交由我们解决。一句话,如果你的产品让别人赚不到钱,还带来麻烦一大堆,谁还跟你合作?
当然,买一个单品的利润是有限的。2017年我们就在岩板赛道做了布局,建立了完整的体系,涵盖了岩板的拼接、安装、背网处理。2018年我们又进军陶瓷美缝剂行业。以前家庭装修用水泥填缝,容易发黑,很难看,我们的美缝剂有几十种颜色,包括现代的、暖色调的,能盖住瓷砖的高低差,解决了这些痛点。
您想想,在这些经销商的店里能买到这么多关联产品,是不是满足了更多需求,客户多了,利润也多了?
记者:听说您曾经为一个上市企业拓宽市场面,贡献了自己的绝密配方?
唐文华:我们曾经帮一家上市公司代工干挂胶和云石胶,后来他们发现陶瓷美缝市场很大,他们想做,又不懂技术,想让我们共享配方,我思考了一两天,做了个决定,把所有配方、设备采购渠道、包装材料供应商(比如瓶子、膜在哪里买的?多少钱?)都整理成文档,免费给了他们。直到现在,他们还有一款产品在我们这里代工,对我们的评价很高,觉得我们有格局。
有些企业想做这类产品,连干挂胶怎么用都不会,我们的工程师就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操作,我们还帮他们做行业标准文件、客户PPT,甚至他们的操作视频都是在我们工厂拍的。
记者:“石兄弟”下一步有什么规划,是否会拓展新领域?
唐文华:深耕建筑辅材领域,这个市场前景很大。石材行业有几千上万亿的产值,加上陶瓷、岩板,我们总能找到生存的空间。人的精力有限,没有永远的专一,就不可能有永远的专业。
记者:您后来去了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学习,收获了什么?
唐文华:商人不能靠运气,有真才实学,事业才能长青。我初中没毕业,没有文化,必须补上这个短板。2010年我参加了中山大学的第一个总裁班,还有石材班、地产班,认识了很多项目老总,学习他们的管理理念。后来还读了清华大学的建筑班。学习让我的眼光更开阔,知识面也打开了,老师讲的生产管理、财务体系、人力资源等知识,丰富了我的认知,提高了企业管理的能力。我想把“石兄弟”好好做下去,做成百年企业,像意大利那些同行一样,1953年就开始做,一直做到现在,依旧事业兴旺。
(本版图片由石兄弟石材新材料提供)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