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建筑声学视角下的秦腔场馆建设实践

2025-09-02 09:01:00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田玉琪、曹潇责任编辑:xmt01

  作为中国戏曲形式中历史悠久的曲种,秦腔的演奏对声响环境的要求是独一无二的。本文从建筑声学角度出发,结合秦腔的声学特性与剧场设计原则,探讨秦腔场馆的声学设计策略与实践案例,为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秦腔的声学特性与场馆设计需求

  声学特性分析

  秦腔发音多用关中方言字调,以中高频为主,不同于昆曲的柔美曲折、婉约秀丽,秦腔听罢只觉“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抑或“粗犷高亢”“哀怨盈耳”,个中蕴含的悲苦只有以“吼”才得以宣泄,于是秦人把唱秦腔叫作吼秦腔。

  其实,就剧种本身的声腔艺术、表演形式来说。秦腔演唱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板路”,二是“彩腔”。其中,板路有六种基本的板式:二六板、慢板、垫板、二导板、带板和滚板。彩腔,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情节发展起伏的时刻。其次,秦腔的板式往往区分为欢音和苦音。苦音腔音色深沉且哀婉,适合表达悲愤、怀念和凄凉的情感。欢音腔的旋律则充满了快乐和活力,表现出强烈而有力的情感,尤其擅长传达喜悦和明朗的氛围。两种风格、两种情绪,需通过声学设计平衡高亢与细腻的听觉体验。因此,秦腔对声场的均匀性、早期反射声分布、混响时间等指标要求严格。

  观众听觉需求

  秦腔的受众对音质的敏感度很高,特别讲究响度、清晰度、环绕感和亲切感。声音的响度是一种主要用于描述人的耳朵所感觉到的声音强度的主观指标。在秦腔演出中,提高响度主要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主观响度的增强,主要是通过调校扩音系统的频率特点;二是为观众席提供有效的反响声音,主要是通过对剧场建筑装修中反射材料的合理布局,达到增强反响的目的。针对清晰度,声压等级的大小、混响时间等都是影响清晰度的主要因素,但现代剧院采用的都是电声系统,因此能够满足声压等级。故混音时间与大厅体积有关的情况下,成为影响清晰度的最主要因素。关于环绕感和亲切感,声音扩散直接影响到室内声环境的环绕感,而早期反射声则起到强化直达声强度和改善亲切感的作用,同时也在环绕感等指标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实践案例分析

  笔者在唐乐宫、戏曲研究院、易俗社大剧院发放调查问卷,向观众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89份,有效问卷89份,以期真正了解秦腔剧场设计的满意度、声学体验的效能感以及受众对剧场的客观评价。问卷包括:1、受众最满意的剧场是哪一个;2、乐池的形式对受众的听感有没有影响;3、通过明确亲切感、环绕感、响度等量值,探析受众对秦腔剧场音质效果的主观评价。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响度的评价达到了96分,反响非常积极。笔者在演出时刻处于后排测试声压等级值,三个剧场皆能够达到72分贝,听觉效果较为满意。故建议给予70dB的低限。其次,对于清晰度的投票情况,票数高的是戏剧研究院、易俗社大剧院,唐乐宫则稍微逊色。原因主要是唐乐宫的演出大厅体积与前两所不同。第三,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戏曲研究院和唐乐宫获得的良好环绕感的票数较高,而易俗社大剧院的环绕感相对较弱。以唐乐宫为例,这种听觉上的差异原因在于:由立体玻璃钢构成的云纹造型构件,整体分布在唐乐宫墙体上。并且还采用了立柱,几个创新的室内仿古造型,如祥云纹样、裙边纹样、藻井形态等,都在不同的层次上起到了抗射声音的作用。最后,问卷显示受众普遍认为戏曲研究所、易俗社亲切感较强。究其原因,主要是戏曲研究所和易俗社都是长方形平面,切割跨度小,都在25米以下,而且都有较强的侧向反射声,同时又有较大的覆盖范围,这一点在大厅堂里是很难做到的。

  三、秦腔场馆的声学设计原则与策略

  观众厅设计

  作为一座功能性极强的文体娱乐建筑,观众厅是秦腔剧场建设的重中之重。而观众厅设计的最重要因素是合适的容量尺度,这直接关系到观众厅的整体大小。之前,我国戏曲、话剧场的容积每座为3.5-5.5㎡/座,但笔者建议针对目前的社会境遇和审美趋势,这一区间值应该在5.5-6㎡/座比较合适。同时,在直接作用于秦腔剧场视听效果的观众厅设计中,观众厅的形体设计也是较为关键的一环,合适的形体直接作用于秦腔剧场的视听效果。

  吊顶与侧墙构造

  观众大厅的吊顶可以用来向观众提供前向的早期反射声响,而早期反射声响对于音质效果的影响,不仅在时间分布上,更重要的是在方向的分布上。从调研来看,采用几何型扩散体(如三角形或半圆柱体)与GRG异形扩散体,可以优化声扩散效果。西安易俗社则通过侧墙微扩散结构设计,有效解决了高频声衰减问题。

  舞台与乐池设计

  乐池的面积取决于乐队的编制以及每位成员所占的空间。传统的秦腔剧目通常由11到 12名民乐演奏者演出,而现代改编的秦腔剧目其演奏人数则增加到34至36人。根据调查,乐队每人所需的平均面积大约为1平方米。所以,秦腔戏院的戏池面积可定在34至40平方米。同时为了满足多功能使用的需求,乐池的面积可以适度扩展到50到60平方米。

  材料与噪声控制

  吸声材料选择可以采用宽带吸声构造(如穿孔石膏板+岩棉)平衡不同频率的混响时间,低频段适当延长以增强温暖感。而关于背景噪声控制,可以通过隔声门窗与浮筑地板设计,将场馆背景噪声控制在NR-25以下,确保表演细节清晰可辨。

  秦腔场馆的声学设计需以传统声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与多元文化需求,实现艺术表达与技术创新的平衡。未来,通过数字化工具、智能声场调控及跨界融合,秦腔场馆可成为传承文化遗产与推动城市文旅发展的双重载体。

  作者田玉琪、曹潇系渭南师范学院讲师;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秦腔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项目号:201121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陕西省教育学会项目“通识教育视域下秦腔文化的推广研究”(项目号:SJHZDKT202135)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