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化的巨轮滚滚向前,许多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或是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悄然消逝,或是被置于精心打造的保护空间里,成了仅供远观、难以触摸过往温度的“标本”。而在“老建筑活化难、历史与现代脱节”的行业困境下,COD云海设计主理人、重构至无设计总监赵云海,凭借“以现代设计为历史文脉注入当代生命力”的独特理念,在众多设计师中脱颖而出,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代表性人物。正是他,以巧思为老建筑开辟新可能:安徽黄山碧山百年家祠,褪去旧貌化作墨香与咖啡香交织的书局,让文脉融入日常;南京民国联欢社旧址,打破沉寂变身为装满时代故事的啤酒博物馆,让记忆可触可感;城市街角的闲置土地再利用,经他改造成为浸润着大洋彼岸风情的餐酒吧,让异域文化与本土历史共生…… 赵云海以现代设计为笔,将历史文脉的肌理织入当代生活场景,串联起传统与当下共振的紧密纽带。
设计深耕 | 践行传承创新 打造多元佳作
赵云海的设计之路,始终与“传承”和“创新”紧密相连。他自幼学习绘画,深厚的美术功底为他的设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让他对空间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0多年来,赵云海活跃于行业一线,带领团队完成了诸多佳作:从充满文艺气息的先锋书店,到特色餐饮空间如:龙凤打边炉(加拿大)、翠贝卡酒吧、好运港式火锅(澳大利亚),再到商业空间小罐茶馆旗舰店,以及办公空间如众远集团办公室、江苏海协大厦、江苏远锦滨江港办公楼等,这些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成功融合,塑造出具有时代感的空间设计。业界评价其作品“通过对空间的理解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洞察,真正挑起了时代赋予行业的担子”。
双向赋能 | 学术行业双向深耕 荣誉印证设计初心
赵云海凭借深厚专业素养,在学术与行业领域双向发力:学术上,他身兼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客座授课专家,将设计理念与实践经验传递给新一代人才,更在国际学术平台推动中外设计文化融合互鉴;行业层面,他担任协会要职,深度参与重要赛事评审,以专业视角为行业发展赋能。
凭借对设计的热爱与坚守,也让赵云海收获了国际国内设计界的广泛认可。在国际舞台上,他的作品屡获大奖:普堂融合菜餐厅凭借独特的空间设计与文化表达,荣获2024美国AIIDA国际创新设计大奖餐饮空间银奖;碧山书局的改造项目更是惊艳业界,摘得2025意大利 A' 设计奖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设计类金奖。此外,美国IDA Design Award金奖、美国AIIDA Design Award金奖、英国LONDON Design Award铂金奖、加拿大AZ Award优异奖、美国Architizer A+Awards特别入围奖等国际知名奖项,也纷纷被他收入囊中。在全球设计师评选中,他入选日本IDPA Design Award全球 TOP100 设计师,更斩获法国GPDP Design Award全球TOP10最具国际影响力知名设计师大奖,成为中国设计师在国际舞台上的亮眼代表。这些荣誉和成就的背后,是赵云海对设计品质的极致追求,更是他对“让历史文脉融入当代生活”这一理念的坚定践行。
经典作品 | 碧山书局:百年家祠里的“文化桃花源”
安徽黄山碧山村的青峦间,藏着一座清嘉庆年间的汪氏家祠“启泰堂”,它褪去宗族祭祀的旧影,变身为先锋乡村书局,成了村民与游客捧书细读的“文化灯塔”。可十年风雨磋磨,老建筑渐渐露了疲态:天井旁的书籍被烈日晒得褪色开裂,梅雨季节的潮气啃噬着木书柜,就连楼梯也因年久残破暗藏隐患,这座 “文化灯塔”亟需一场温柔的焕新。
2024年,赵云海团队接手该项目时,始终抱着“尊重历史、适配当下”的初心——既要守住徽派建筑的魂,又要让老空间接住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他们不想让文保建筑变成“玻璃柜里的标本”:书柜墙用耐潮的水泥板搭建,巧妙嵌进老书柜的木构件,新旧材质碰撞间,像时光在轻声对话;灵感源自中国古画的屏风造型,围出一方文人雅聚的阅读区,视线顺着中轴线延伸,恍惚间似在赏一幅留白的徽派长卷。
天井的改造更是藏着巧思:拆除笨重的端景台,换上两块莲花石础,架起十年前书局购入的碧山青石——这块石头曾在搬运时意外开裂,可天然的裂纹却恰好呼应 “四水归堂” 的古意,让“水归何处”有了最自然的答案。二楼意外露出的青砖墙被完整保留,挂上整齐的诗句节选,古朴错落的砖纹与规整的文字相映,成了新旧文化的巧妙对话。
如今再走进碧山书局,墨香混着咖啡香漫过梁柱,孩子们在屏风书柜旁读绘本,老人坐在窗边回忆过往。这座百年家祠,终于在现代设计的唤醒下,成了“活”在烟火气里的文化空间,也印证了赵云海“让历史文脉融入当下生活”的设计初心。
经典作品 | 罗登巴赫: 民国小楼里的“啤酒时光机”
赵云海团队打造的“公余・罗登巴赫”,藏于1913年建成的民国公余联欢社旧址——这座曾留下梅兰芳、张学良等名人足迹的“小黄楼”,如今变身为融合西餐酒吧与比利时啤酒博物馆的特色空间。
设计中,团队未让民国建筑失却本味:百年明城砖仍静静立在墙面,诉说着过往岁月;同时,将比利时啤酒文化巧妙融入——空间顶部,数百张比利时酒厂老酒盘拼出“多彩天空”;老实木桌、手工雕琢的酒罐灯具,搭配智美限量精酿、带酒标火柴盒等老物件,每一件都有独特来历,比如60年前比利时酒厂绘制的玻璃油彩酒厂广告牌,尽显珍贵。
这些漂洋而来的旧物与民国建筑的老肌理相遇,食客指尖划过酒杯的瞬间,仿佛能触到跨越时空的对话,而这恰是赵云海“以设计串联历史与异域文化”理念的生动落地。
经典作品 | 翠贝卡银杏里: 闲置用地上的“都市焕新奇迹”
南京的翠贝卡银杏里,本是政府的一块闲置用地,重新规划后,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若干独立的小建筑体。这不是简单的“盖房子”,而是城市闲置资源的巧妙再利用,是城市更新浪潮里的生动一笔。
赵云海接手时,便想着要让这片闲置地“活”起来。一进门,“百老汇歌剧院”主题扑面而来:黑、金、红三色交织的威士忌吧里,巴洛克花纹的木雕泛着光泽,调酒师在半下沉的吧台里忙碌,酒架上的镜面映着暖黄灯光,像把纽约的爵士酒吧搬了过来。走到比利时啤酒餐厅,环形布局围着舞台,驻场歌手唱着美式民谣,光影在空间里跳舞;最妙的是户外花园,维多利亚风格的植物搭配着绚丽喷泉,晚风一吹,真像在欧洲小镇度假。
这片闲置地,就像一块待雕琢的璞玉。赵云海通过设计,让它既继承历史底蕴,又符合当代市场行情与商业氛围。从建筑体的规划,到内部风格的营造,每一处都透着巧思——把“异国度假感”塞进都市闲置空间,让年轻人能在熟悉的城市里,找到“假装去远方”的快乐。现在的翠贝卡,成了南京网红打卡地,闲置用地彻底焕发新生,成了城市更新里“老空间适配新需求”的典范。
行业价值 | 为行业探路:闯出历史与现代的融合范式
赵云海的设计价值远超单个项目的成功,更在行业维度构建起历史文脉传承与现代设计融合的新范式。他的作品化作可参照、可复用的样本:碧山书局以“屏风书柜”诠释“传统元素现代转译”,罗登巴赫用“老物件对话”凸显“细节载文化”,翠贝卡凭改造策略给出城市更新的低成本方案。众多同行从他的实践中获取灵感,尝试在新旧之间探索文化“活法”,推动整个行业对历史建筑活化、城市更新的思考,从“单点尝试”走向“系统探索”。
更难得的是,他以国际奖项为桥,让中国“历史 + 现代”设计智慧被世界看见。在发现中国好设计、法国GPDP论坛等场合,他分享项目案例,为中国设计在全球语境下传递文化价值提供了鲜活案例,助力行业在国际交流中发出更响亮的“中国声音”,让世界看见中国设计师传承本土文化的创新力。
如今,赵云海仍在用现代设计传承文化历史之路上前行,用设计激活空间价值。于他而言,设计是给历史文脉寻“活法”,也是为行业探“前路”,让更多人在砖石草木间,既听见过去的心跳,也拥抱当下的生活。(李燕)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