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至10月中旬,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暨城市更新体验周在北京举办。内容包括开幕活动、政策交流研讨会、最佳实践经验分享会、北京城市更新周活动以及闭幕式等系列活动。记者在“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经验分享会”上获悉,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共评选出14个“最佳实践”和26个“优秀项目”。这些项目从不同维度展示了城市更新为北京带来的多元价值,也体现了北京城市更新的演变趋势。
225个申报项目创历年新高
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的优化,更是文化的延续、民生的改善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与规划实施专委会主任委员恽爽表示,北京城市更新从单点突破的“实践探索期”逐步迈入系统构建“北京模式”的深化阶段。
“北京通过项目化推进,五年累计评选出334个市级示范项目,总投资5500亿元。”北京市委副秘书长王灏介绍,最佳实践项目评选活动连续四届共评选出54个“最佳实践”、84个“优秀项目”,推动城市更新从“点上突破”向“面上开花”。
很多经验做法来自于项目,同时又反馈于新项目,形成不断深化的实践。王灏认为,未来应继续加强科技赋能,通过挖掘一线优秀案例,打通从“微创新”到可规模化、产业化解决方案的路径;挖掘人才,关注项目背后的设计大师与青年创新人才,形成骨干力量;总结市场化经验,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推广“政企合作”模式,通过合约明确公益性与经营性内容,让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共同发力,激发社会资本活力。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周楠森介绍,本届收到225个申报项目,创下历年新高,项目类型涵盖居住空间、园区空间、楼宇空间、公共空间、区域综合空间和各类设施等。申报项目总投资额约769亿元,其中市场主体投资约443亿元,体现了广泛的社会参与性。最终评选出14个“最佳实践”和26个“优秀项目”。
26个“优秀项目”获得表彰
城市更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提升,更是对城市功能、文化生态、治理等多价值的系统性激活与重构。
记者在分享会现场注意到,脱颖而出的项目中有区校共建实现产城融合、为国家级实验室提供空间保障的清华大学南口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地项目;有传承皇城文脉、激发业态赋新的景山三眼井启动区平房院落及首开首院文化金融产业园项目;有商圈提质带动区域升级、激发整个街道活力的规划引领下的三里屯国际商居融合片区式更新(一期)项目;有一体化提升地下空间、商业空间和城市绿地广场、日均客流量超3万人次的中关村西区及大融城更新改造项目;有利用既有建筑改造为现代化保障租赁住房的西城礼士居项目;有保留“一街三十八巷”肌理、创新“跨区域统筹+长周期平衡+全社会参与”的长辛店老镇启动区(一期)项目等涵盖居住、产业、公共空间多种类型的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东城区前门草厂居住体验院落、西城区中海大吉巷、朝阳区日坛公园花园式街区等26个“优秀项目”获得表彰。
多个项目分享实践经验
为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公众参与和专业力量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来自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顺义、昌平等区的项目代表,围绕老城保护、产业转型、社区治理、空间提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花园城市建设等主题展开分享。
会上,北京市昌平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仲宇分享了清华南口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地项目的实施经验,项目通过“拆改留补”盘活三大老厂,实现了工业遗存复兴与科技创新融合。未来,项目将吸引万名科研人员,推动南口从工业重镇向科创强镇转型,带动昌平西北部创新发展。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办事处主任陈鹏分享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更新带动片区复兴:朝阳区酒仙桥将台片区活力焕新》的经验。项目以坝河为脉,串联之所(产业社区)、万红路(慢生活街区)、四得公园(全龄友好空间),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品质四维提升。从经济效益来看,之所以预计经济综合效益较之前增长了将近一倍。万红路街区现在的日均客流已经超过5000人次,节假日高达上万人,目前年营业额基本过亿。四得公园现月接待大约8万人次,带动了周边消费集成,成为了公园+的经济典范。从社会效益来看,本项目更新改造中,在坝河建成滨水慢行步道,可服务周边超50万居民。之所以现在已经可服务3公里43万居民以及30万办公人群,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00个。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转变
更新不仅是空间改造,更是社会治理的实践。在项目实施中通过“众筹”也成为实现可持续更新的创新机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所长叶楠在分享责任规划师在朝阳门南北小街环境整治中的经验时提到,面对财政资金有限的现实,团队设计了一套工作机制,通过深度调研、发布设计指南、招募公益设计师与商户“结对子”、募集公益基金等方式,成功撬动52家商户和沿线单位自主出资,实现非政府投资110万元。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社会主导的共建共享共治路径。
“全力推动北京城市更新项目谋划与实施,要做好项目库、多渠道资金、示范试点、审批服务、政策激励五大支撑。”北京市城建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忠昌做主旨报告时介绍,在项目库支撑方面,现在已和市区两级一起搭建项目库,开放式向市场主体征求项目。这也使得项目征集的数量和效率双双提升,从数量上看,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入库最多,占比达到了5成。从投资情况来看,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更新投资最大,占比达到了47.6%。
据了解,2025年北京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目前首批资金已经下达。支持的方向主要是城市更新样板工程、城市更新机制建设。(宋 霞)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