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中国石材全联行”之十六 蔡永伟:向爱而生,事业方有光

2025-11-03 16:44:57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袁然责任编辑:xmt01

  文/ 本报记者 袁然

  编者按:在沈阳宏星建筑装饰集团董事长蔡永伟的世界里,爱从来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她一切行动的驱动力。从辽宁鞍山的三尺讲台到波澜壮阔的商海,从以一己之力撑起一个破碎的家庭到引领一家企业进入行业前列,从精心经营自身事业到无私回馈社会,她的人生轨迹,宛如一幅以大爱为底色的绵长画卷。
 

“中国石材全联行”之十六 蔡永伟:向爱而生,事业方有光
 

  正是这份深沉、广博的爱,让她将坚硬的石材构筑了一个充满温度、值得托付的商业实体,也让她的人生绽放出超越个体价值的璀璨华光。

  长姐如母:以爱为柱,撑起家庭穹庐

  蔡永伟的担当与爱,最初的淬炼与彰显,始于家庭。本该是青春飞扬、憧憬未来的年华,她却遭遇了父母相继离世的悲惨变故。

  “那时候我才23岁,还在教书,每次看到弟弟妹妹,眼泪就止不住地流,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怎么办?”回忆往昔,那份无助与悲痛依然如故。作为家中五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抚养弟弟妹妹的责任就像一座大山压在她的肩头,“因为我是老大,我得撑起这个家。”

  从此,那个在校园里温文尔雅的年轻女教师,成了“又做爹又做妈”的家庭顶梁柱。每天凌晨,当许多人还沉睡在梦乡,她已早早起身,为弟妹们准备好一天的饭菜,“每天早上把饭菜给我的几个姊妹都做好,就急匆匆去学校,弟弟妹妹起来后热一下就能吃。”白天,她在讲台上全心投入;夜晚,在备完课后的深夜里,她还要仔细盘算着父亲留下的那点微薄积蓄与抚恤金,如何精打细算,才能为弟弟妹妹们铺就一条尽可能平坦的人生道路。

  小弟刚到入伍的年龄,便参军离家,因为想家,“总想跑回来”。蔡永伟便成了他与家乡最温暖的情感纽带,“我稍微有点时间就给弟弟写信,告诉他要努力呀,在部队要做个好战士,把心思用到努力工作上”,她用长姐如母的关爱与鼓励,抚慰弟弟漂泊摇摆的心,并省吃俭用为他买些书籍用品,给予他最大的精神支持。对于小妹,她安排其接替父亲的班进入医院,有了稳定的工作。

  待到弟弟妹妹们陆续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她更是倾尽所有,为他们操持一切。

  “我出嫁爸爸妈妈给了500元,那他们也全都按照这个标准,早早地存入存折。”这区区的500元,在当时的她看来,是家庭公平与长姐责任的象征。当大弟因腿脚不便急需安身之所时,她毫不犹豫地将家里的房子给了他;为了给小弟一个家,她又发动姊妹们共同集资买房。从婚嫁的聘礼到婚礼的全盘操办,事无巨细,皆由她一力承担。“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就这样一点儿一点儿的就长大了……”这轻描淡写的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是难以计数的艰辛付出,是一个年轻女子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换来的整个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养成了她日后雷厉风行甚至有些急躁的性格,因为她深知,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她对“家”的理解超越了血缘,深刻融入了企业的肌体之中。她很早就懂得了这个道理,一个稳定、温暖、充满情义的“大家”,是每一个人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奋勇向前的最坚实依靠。

  这份源于苦难、成于担当的家庭大爱,成为了她日后经营企业、善待员工、回馈社会的最初源泉。

  匠心筑梦:以爱为基,奠定事业磐石

  如果说对家庭的深爱为蔡永伟披上了责任的铠甲,那么对事业的责任与执着,则赋予了她驰骋商场的锋利之剑与守护信誉的坚实之盾。

  她的创业故事,始于一个看似偶然的机遇。“当时我在鞍山建材市场,看见一个我认识的人在做石材,我就觉得石材挺好,它不让像做面包,做蛋糕,过几天就长毛了,而且还非常好看,现在想起来很好笑。”回忆起近三十年前的入行初衷,她的话语依然带着教师特有的朴实与一丝忆及往事的幽默。正是石材这种恒久、坚实、充满自然韵味的特质,吸引了她这位教师出身、原本“没有这个生意上的意识”的知识分子。为了养活几兄妹,她毅然决定“下海”,并在一位做石材的朋友“很多的指点”下,正式踏入了这个与石头打交道的行业。

  从最初专注石材业务,到后来为了“给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而顺势增加的装修板块,她的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组建了沈阳宏星建筑装饰集团,旗下包含宏星建筑装饰与宏星精品石材两大板块。

  谈及企业的立身之本,蔡永伟的回答非常明确,始终围绕“诚信”与“品质”。

  “我每次做完的工程,深得业主现场项目经理、技术管理人员的认可。他们觉得宏星真的不错,做事总是精益求精。”这种来自一线的认可,源于她近乎偏执的自我要求。她举了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比如我们在结算的时候,图纸与项目实际面积非常吻合,不像有的工程方,有时相差几千平方米或者是几百平方米。”在行业潜规则面前,这种“傻气”的诚实,反而成了宏星最闪亮的名片。口碑,就这样在一次次一丝不苟的履约中建立起来,“因为我们有这么好的一个口碑,业主互相推荐,对我的公司认可度非常高。”

  她将这种贯穿始终的极致追求,归因于三个深入骨髓的理念。首先是无与伦比的敬业精神与亲力亲为。“我本人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做事儿细腻。我就像个大业务员,每个订单谈好了以后才交到业务员手里,之后我还要去跟踪,重要的环节我一个不落下,都要去过问和监督。”其次,是超越商业利益的交付决心与客户导向。“只要项目谈成了,我就不计成本,就要给客户做好,人家跟我合作不累,没有后顾之忧,我们用真心用真诚去换人家认可。”第三,是强大的风险共担与投入保障能力。“我们每做一个项目,要有充分的投入保障,不会干一干就放那块儿,拖一天算一天,等资金周转,跟我们合作,别人遇到困难了钱没到位,我们也能顶住,也能把它干完交付给他。”

  这种对事业的“爱”,成为她长远谋划的根本动力——她深刻意识到“企业要干好干稳干长,资质配备和专业人才非常重要”,因此公司每年都会对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企业诚信等体系进行认证和评定。

  面对疫情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她逆势前行,敢于“虎口拔牙”,她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南下找市场”,进军珠海、佛山等竞争激烈的区域,“到高手如林的地方参与竞争,检验自己的企业,锤炼自己的企业。如今已打开了局面,会进一步的开疆夺土,不成功,不停步”。

  仁者担当:以爱为帆,驶向社会责任

  企业的边界在于市场,而真正企业家的胸怀,必然归属于更广阔的社会。蔡永伟将源于家庭、用于事业的爱,最终升华为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在她的企业中,员工从来不是冰冷的劳动力或成本数字,而是休戚与共的家人。一位跟随她十几年的老员工因疾病突然不省人事,“我们全体员工每天排着班儿去照顾她,整整28天。他去世那天,都是我们公司的人给穿鞋穿衣服戴项链,整理的干干净净的,送到殡仪馆,然后招待悼念的来宾,整个都是我们公司做的。包括他的丧葬费都是我给出的。”讲述至此,她的声音依然带着难以抑制的哽咽与悲痛,“跟我这些年了突然去世了,那个期间我们天天哭,接受不了啊。”这种超越契约、生死相托的情义,源于她“老板这么做人,员工也会这么做人”的坚定理念。她坚信,“因为这样,我们的员工人品都特别好,都有素质。”

  类似的故事在她的企业里并非孤例。年轻人小马刚步入社会,她对他就如同一位严厉而又慈爱的师长,“我们用心培养他,从一开始就给他找师傅,手把手教他画图,然后从小项目到大项目,一点点儿伴随他成长,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设计师。”员工王凯的妹妹上学遇到经济困难,“我给他拿了5000块钱,我说你给小妹儿上学,没有钱再找我。”这些点滴细节,共同构筑了一个充满“善良的心、互帮互爱的”的企业大家庭。

  “尽管现在我是一个生意人,教师的根一直留在我心底”,她为母校的孩子们买书买电脑,并组织同学回乡演出,让老校长知道“他的这些学生们都成长的挺好”。“当你成功了,不要忘了家乡”,这是她内心深处最朴素也最坚定的信念。

  作为沈阳市妇联的代表和常委,她绝非“挂名”角色,而是切实履行职责。“每一次开会都非常重视,做深入的功课和调研,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她尤其关注“儿童的成长,家庭的和谐”以及教育公平问题。她曾亲自捐助三名家庭特别困难但学业优秀的大学生,“就是因为他们家庭特别困难,学习又很好,不能白白的浪费了他们的一生。”从他们大学入学一直资助到毕业,从未间断。如今,“有的做了警察,有的做了医生”,看到受助者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她内心莫大的欣慰与骄傲。

  当沈阳市妇联牵头为贫困家庭铺设石材小院,以实现“脚不沾泥儿”的朴实愿望时,她第一时间站出来资助了10万元。“到现在为止,市妇联已经把这件事儿做出影响了,每年都会陆续给农户铺小院。”而这个项目,也一直由她的公司以成本价甚至贴钱的方式来承接,“如果经费不够了,我这边就会再去资助些。”

  当她承接为归国的在韩志愿军烈士制作大理石棺椁这一特殊而光荣的任务时,商业利润被完全置于一旁。“我是不赚钱做这个项目的,就是因为他们牺牲了,为了我们今天这么好的生活,我必须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事情,也要做点儿贡献。”话语朴素无华,却字字千钧,饱含着对英烈的无限敬仰与缅怀,对这个国家深深的爱。

  这些无私的付出,也为她带来了作为普通公民的最高荣誉感。2024年,“市主要领导一行专程到捐助的这些小院参观,还在表彰大会上表扬我,那一刻我觉得我很自豪。我很开心,就是觉得做完事儿了,领导们看在眼里啊,还给予那么高的评价。”今年,她在省工商联大会上,从4200多名会员中脱颖而出,荣获仅20个名额的“全省优秀会员”,“我是女性,很不容易。实际上是对我和我企业的认可,女性和男性同台竞技同台干事业的认可。”这些认可,在她看来,远比商业上的利润更值得珍惜。

  蔡永伟谈起自己数十年的创业与人生路,有初入行时的懵懂与“很好笑”的单纯,有承接海城10万平方米广场项目时甲方无钱、自己“砸锅卖铁”垫资千万的巨大压力与焦虑,有作为女性在男性主导的建材行业中打拼所遭遇的艰辛、委屈甚至“半夜自己坐着掉过眼泪”的脆弱时刻,更有“这辈子当乙方当惯了,见到谁都点头哈腰……”的无奈与隐忍。但她始终坚信,“你爱上这个行业了,你选择这个行业了,你就要只能上不能下,只能进不能退,这是我自己的一个定海神针。”

  从养育弟妹的年轻长姐,到雷厉风行、“比较霸道”却又充满人情味的企业掌舵人,再到心怀大爱、铁肩担道义的社会公益人,蔡永伟用她的大半生,完美诠释了“向爱而生,事业方有光”的深刻内涵。她的故事似乎在诉说,最强大、最持久的商业力量,并非仅仅源于精明的算计与策略,更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根植于血脉的担当与面向家国的大义,也是她留给这个时代最温暖的印记。(图片由沈阳宏星建筑装饰集团提供)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